3D-CT在颅面部急症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葛东泉乔先达王浩军(山东省平度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平度 266700)
【摘要】目的探讨16排多螺旋CT三维技术(3D-CT)评价其在颅面部急症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额窦窦壁27例、上、下颌骨折36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2例、颧骨骨折52例、鼻骨骨折39例、眼眶壁骨折39例,采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186例156次检查均取得清晰立体图像及多平面图像,能够进行全方位观察,且可消除其他骨性结构,单独观察骨折情况,避免死角。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在颅面部急症外伤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设计、术后复查及教学等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三维图像颅面部
颅面部急症外伤后结构复杂,骨块互相重叠,X片和二维CT扫描很难全面客观地显示其骨折和移位的程度。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了186例颅面部骨折脱位,获得清晰的立体图像及多平面图像,对诊断、手术及教学等有很大帮助,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6例患者中额窦窦壁27例、上、下颌骨折36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2例、颧骨骨折52例、鼻骨骨折脱位39例,眶壁骨折39例,男性111例,女性75例,年龄12~65岁,平均37岁。交通肇事112例,高处坠落46例,打架外伤28例。全组均行16排螺旋CT扫描三维表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其中52例为复合外伤。
2 方法
检查选用采用美国GE公司Hightspeed Ultra 多排 MSCT机和Adwantage Workstaion ()诊断工作站。扫描条件: 260KV、200mA、多层/ Speed thick 5mm interval Pitch :1。重建间隔
。患者取仰卧,横轴扫描。扫描范围以兴趣区为中心。上至颅顶,下至下颌。各部位均进行3D表面重建、多平面重建(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斜矢状位),颞颌关节进行虚拟关节分离,直接观察下颌骨髁状突、冠状突;眶壁急症外伤,注意观察眶尖,视神经管及眶下壁;对术后复查病例采用调节下限值技术,消除金属内固定物伪影。
3 结果
186例颅面部骨折脱位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均能清楚地立体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或术后的情况。额窦窦壁27例、上颌骨折22例(上颌窦骨折19例,累及齿槽骨15例)、下颌骨折14例(颏部骨折4例、髁状突骨10例合并颧弓骨折7例),颧骨骨折47例、上颌骨额突骨折32例、39例鼻骨骨折脱位,眶壁骨折39例(内侧壁18例、外侧壁12例、下壁6例、视神经管骨折7例,其中复合骨折9例)
4 讨论
目前骨关节疾病的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主要采用容积性重建技术(volumetric redering technique)+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利用特殊的后处理技术,一次即可形成清楚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耗时较小;简单易行。
3D-CT三维重建的价值和优点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颅面部骨块细小、重叠较多,结构复杂,常规
3D-CT在颅面部急症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