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宜川,我的第二故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宜川,我的第二故乡
我们是1969年1月9日从北京乘火车出发的,10日到陕西渭南站下车,改乘解放牌大卡车,一车几十人,加上行李,挤得满满的,一路冰天雪地,道路颠簸,倚在行李上,手抓着头上的车厢铁条,下车时人都僵了。中午到达黄龙,在县中学吃饭,大桶的肥猪肉白菜炖粉条加大发面饼,倒也吃得热乎。下午到宜川县城,周围十里八乡分配了学生的队都派人早早来到县城里等着接人。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女生,被分到离城很近的生产队。队长张长虹和几个男社员赶着一辆毛驴车,把我们的行李装好,大家相跟着向队里走去。一路上队长一边与我们嘘寒问暖,一边不无骄傲地跟过往的熟人大声地打着招呼,不断地反复说着:“这是我们队的北京学生!”就像是接了自己家的亲戚回家过年一样高兴。他的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处于兴奋之中。不一会儿就到了队里。恨不能全队的人都来了,男女老少,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帮着卸行李的,抬箱子的,擦桌子扫地的,大部分是没什么事干,就是来看看能干点儿什么,或干脆就是来看看北京学生什么样儿。队里早就有了安排,把队部兼牲口棚、豆腐房、会议室的一处三间土坯瓦房作为知青点的家。
我们的新家在公社所在地的街上,街南北走向,是县城通往东部黄河边和东北部塬上以及再北边延安的必经之路,算是城边的交通要道。屋子坐东朝西,正中一扇对开的房门,进门正对的墙上贴了毛主席像,下方摆着一个大方桌,兼做餐桌、书桌、会议桌。右手是可着房间宽的一铺大土炕,炕沿儿是一条通长的木头,已经磨得光亮得可以照见人影了。两领崭新的炕席铺在炕上,这就是我们5个女生的床铺了(我们队就5个女生,凌文琦、陈曾绮、郭海燕、郑群、郑平。除了我妹妹郑平,其余都是北京一零一中高中六八届的)。炕下靠近门边盘了一个灶。上面架着一口直径有两尺多的大铁锅,因是冬天,灶里已经点上了火,一锅热水冒着热气,炕也烧热了。饭桌左边是一口大水缸,老乡早就给我们担了满满一缸水。进门左手靠西墙支着一个门板那么大的案板,一点不夸张,配上一根一米长的擀面杖,真让我们惊讶不已。队长曾派据说在国民党队伍里当过伙夫的老胡头教我们做饭,擀面条,偌大的一坨面要从始至终都擀得圆圆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靠北墙后来放了一个荆条编的可装3000斤粮食的大囤子(我记不清了,是一来就有,还是后来添置的)。屋里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屋外是一个大约百十平米的院子,有一圈不知何年修就的土围墙,围墙没有门。逢到赶集,乡里来的知青,走了几十里路,到我们这儿,看得出是知青的屋子,常会进来讨口水喝。交里的章京(我的先生)说他也模糊地记得我们的院子。
我们的屋子北边是拴牲口的棚子,也有三四间房大小,一溜牲口槽,当时好像只有几头驴。后来队长才派人拿上钱,到北边内蒙一带去买了大牲口,配了一挂马车。牲口棚北边是饲养员的值班室兼小队的会议室和豆腐房,我们后来在这个会议室里度过了许多夜晚。每天收工之后,吃过晚饭,社员们就陆陆续续聚集到这里,听队长派第二天的工,讨论生产中的问题,争论些家长里短的矛盾,偶尔学习些中央文件,也有点不知所云。只要是学习,队长就让我们学生读,或文件、或毛选。我至今保留着当年队革命委员会奖给我们的毛选四卷精装本,64开的,还有个函套呢。院子南头是拴牲口的小场子,还有我们的厕所、柴堆、猪圈。厕所就是在地下埋一口大缸,上面盖着凿了个圆洞的石板,四周用秫秸秆围上,我们勤快,所

宜川,我的第二故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fhrekp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