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温州“最美女教师”胡小丽事迹观后感
刘芙牡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不管是对教师的德育指导还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工作始终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教师的德育不仅包括教师道德还包括教师的师德、品德。对教师来说,师德是人民教师的灵魂,品德又是是师德的核心。因此,担当施教者的教师的德育要求和德育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好教师师德德育
古有孔子的“教而不倦”,近有陶行知的“有教无类”,现有丁有宽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自古以来,为师者都是授之以道、理、学、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人民教师的要求。不久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中提出了四个关于好教师的“标准”:
一是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二是做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三是做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四是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其中,教师的道德情操是属于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在我看来,要成为一个好的老师仅仅具备教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从2008年6月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到2012年5月佳木斯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再到最近温州的“最美女教师”胡小丽,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还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师德的最佳表现,它体现了教师的道德情操,更体现了教师的仁爱之心。这两点都是衡量其成为好老师的有力标尺。
我们常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品德是师德的核心。教师的师德不仅是其深厚知识修养的体现,也是其文化品位的象征。培养教师的师德需要教育的培养,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在培养教师的师德中,品德的培养显得举足轻重。
作为教师,应该把品德高尚作为自己从业生涯中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同时,教师应该抱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影响带动学生,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从温州“最美女教师”胡小丽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完美地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她同事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她不仅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该有的师德,也身体力行地践行了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幼。
教师对学生的仁爱之心,不仅是一种高尚品德的体现,也是教师更好地诠释师德素养的表现。教育与其他事业相比,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而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所标榜的好教师应该是拥有爱人之心的仁师,没有爱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我几年暑假教书的经历中发现,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即将迈入小学校园的幼儿园大班学生,或是初高中学生,他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到每个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是否出于真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他们是否倾注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能够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