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朝那点事 之 王守仁-课件(PPT精).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
第叁部妖孽宫廷
第八章传奇从此开始
主角: 王守仁(王阳明)
祖先:王羲之
先祖:王纲(跟随刘伯温,官居四品)
父亲:王华(化成十七年状元)
王守仁(出生化成八年,即1472年)
皇帝:朱厚照(最爱玩的皇帝)
皇帝手下:八虎(太监,为首:刘瑾)
1
王守仁的童年
十岁
开始读四书五经,聪明、举一反三。但是,不喜在私塾读书,喜欢枪棒、兵法,常思考哲学问题。
十二岁
辩证唯物法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十五岁
出居庸关旅游,在欣赏了草原和大漠景色之后,突发奇想,愿领兵讨平鞑虏。
被父亲教训后,决心做一个圣贤。
十七岁
结婚,并坚定了做圣贤的念头。
十八岁
回老家路上,被人指点圣贤之路,向朱熹老先生学习,“格物穷理”。
2
初探圣贤之路
二十一岁
乡试,轻松中举人(聪明人,临时抱佛脚) 。
二十二岁,二十五岁
两次会试不中,发奋学习(更多的是学兵法、骑射,奠定了成为军事家的基础)。
二十八岁
会试高中,但名列二甲(有黑幕)。分配到工部(建设部)。
学习朱熹的格物理论--用“理”去克制自身的“欲”。“欲”同时包括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开始怀疑。
二十九岁
调任刑部。在杭州出差期间与一寺院与一禅师探讨,问“有家否?”,答“有”。再问“家中尚有何人?”,答“老母尚在”。问“想否?”,沉思许久,答“如何不想”。第二天禅师变还俗回家了。
从此领悟到人间真理: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泯灭的。
意识到朱熹可能是错的。
3
悟道
三十四岁
上书得罪掌权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70里,修文县),任当地驿丞(招待所所长)。
当地治安混乱,少数民族聚居,语言不通,困难重重。
王守仁开设书院,教少数民族读书写字,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
同时一直在寻找“理”
从朱熹理论推断: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 人欲!
理, 欲!
结论:
天理即是人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史称龙场悟道。
4
功勋----江西剿匪记
举荐
兵部尚书王琼(拍马屁高手,好人)举荐三十四岁王守仁为左都御史,巡抚江西南部。
上任江西
江西多土匪,发现之前每次剿匪不是扑空就是中埋伏。
答案:有卧底!
谁是卧底
先发出出兵的假消息,派人盯梢,谁通风报信就记下。卧底回来后全部被抓。
但对卧底软硬兼施,并把他们发展成双面间谍。
剿匪
实行“十家牌法”(连坐)。剿匪之法—不按常理出牌(兵者,诡道也! )。
把土匪打怕了,向朝廷提出允许招安,土匪本打算应势招安。王大人,却查土匪的家底,有多次招安的杀。从此平定了匪患。前后不到一年。
知行合一
经历过了金戈铁马后的王守仁找到了一种工具“知行合一”。
二十多年后,有两个人看了王大人的书,并读到了这句话。一人读懂了:张居正,一人没读懂:海瑞。
四百年后有位年轻人对此话佩服的五体投地,并作为自己的终身行为准则:陶行知。
5
功勋----朱宸濠(宁王)之乱
不祥的预兆
江西剿匪后发现他们的或多或少和宁王有关,告知江西巡抚,孙燧(老乡好朋友)。得到的答复是早已知道宁王有谋反之心,两人商议对策,并从王大人的举荐人王琼大人那借来旗牌(兵符)。
旗牌只有等宁王造反后才能用,孙燧让王大人先行离开,自己

明朝那点事 之 王守仁-课件(PPT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431315
  • 文件大小762 KB
  • 时间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