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前端、运维开发、测试开发(此三类岗位,按下述薪水*~)。
三年以上的,方差大,不做评估。
2、开发岗3年经验跳槽后预估
绩效前5~20%,能快速解决常见问题,熟悉主流方案,能带1、2个新人干活,我们都能给他谈到40W,部分能力很强或愿意高强度加班的,我们可以谈到50W(含股票);毕业三年,绩效前40%,一般可以给他谈到35W,能否到40W看运气和客户紧缺度;绩效前5%,方差太大,不做讨论;
——注意,上述是跳槽后的预估,不是现在薪水。现在薪水大家受限于应届生起薪,涨幅等,一般不跳槽,3年到20K*15、16就不错了。
3、PM
能做好执行,能准确地改进功能,能看出竞品的优缺点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抄好,能跟开发过需求不吵架的,这样的PM, 30W是合理的;能做产品方向的判断,能带1、2菜鸟做出这产品,并被竞品抄袭,能忽悠好研发加班还不抱怨的,这样的人,40W起,能高到多少,看眼缘和急需程度了。
最囧的是,优秀的PM大多把创业、改变世界作为梦想,因此做的好的多去创业了,优秀的研发大多以解决技术难题、处理更复杂的技术环境作为梦想,因此大多留在大公司了。优质PM,不是缺,是罕见。
我司一个实习生,本科毕业B档公司产品经理一年,A档公司35W挖走,当然,他在A档公司里也属于前10%。
4、其他职业
测试、前端、运维等研发岗都说了,*~。别的岗位,别的岗位,我们除了UED都不熟,数据少,就不分析了。
三、薪水普涨的原因分析:需求增加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波动范围取决于供需失衡情况。
1、创业团队太多,且有钱
2014年,我们1/3被截胡的候选人都去了创业团队。
PS:作为对策,我们迅速BD了一些创业团队客户。如果大家有投资额上KW刀的团队,欢迎推荐。我们有为这种类型的企业调整招聘方向、策略、方法,快速招到人的成功案例。
1)创业团队大热的背景:团队多,团队有钱
2014年7月份,互联网融资额1KW美元以上的,公开的,约20家,平均每个工作日一家,约是去年同期的4、5倍。最近每月都有一笔近亿美元的融资。这不包含未公开的、IPO、收购等途径融资的。原因我们就不写了,跟本文主题无关。
2)对人力招聘市场的冲击
2010~13年,创业团队对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原因:1、穷;2、团队少。现在的情况是:
A、薪水合理
当年创新工场招人多是降薪,Android开发,一般给8K、10K,能给20K的是大拿。
而现在,很多创业团队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招人,比如说BAT过来的,一般可以涨个
第2 / 5页
10~30%,然后+期权。
对于候选人呢?没有太多风险。某创业团队CTO这样讲,“他们为什么不来我这?薪水涨了,还有股票。公司烧两年没问题,就算公司最后失败了,他们跳槽找下一家好了。他在我这技术又不会落后”。
B、团队太多、招聘总量太大
每个月20家拿了1kw美元以上的投资,如果整个市场维持这个速度(风投13年在美国软件业投了110亿刀,14年Q2投了61亿刀)一年就是240家团队。每家一年只新增2、30个开发,就是5、6k人/年,且大半的创业团队都在北京。实际我们接触的创业团队,招聘计划都超过了2、30人/年。
还有个问题:大部分团队的钱,烧一两年没问题,这意味着,两年内,创业团队都不会大量释放出库存员工,只会囤人。
2、重复建设
这半年新兴的重复建设带来了很多需求:BAT移动端的血拼、百度现在上线的有60款移动端产品?or 50款?这背后从市场卷走了多少个Android、IOS 开发?市场一共才多少优质Android、IOS供给。。。。
阿里的all in是大家都知道的。腾讯最近一年北京的无线团队在不断地整合,我们就不说了。感谢腾讯依靠自己的培养梯队,把很多java、C培养成了众多Android、IOS人才,而不是光靠挖。
这个回头有空可以单独分析下,是个很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非常典型地展示了,一个新行业的人力资源变迁过程:一堆新秀从0开始培养、学习,努力开拓,巨头观察后,开始挖人、收购,最终共同推高行业薪水。也可以展现出腾讯、百度、阿里几家的人力、战略、管理团队的功底。
BAT:这4年的移动端血拼,奠定了现在Android、IOS的薪水基线。
搜索和浏览器:阿里做搜索和浏览器:倒逼360的搜索、无线浏览器;牵制百度不放弃浏览器。腾讯搜狗就不说了,一直在招。
LBS:不说了,太多。
旅游业:携程、去哪儿合并谈崩(阿弥托福,猎头业大幸),同程网上市,背后还有一票的ABC轮公司。可惜T家没买艺龙,否则市场好看多了。
其他电商业:没有以前那么激烈,但减缓速度一般,死掉的都是小的,大的那些依然活着。要是能再死两家就能释放一些库存员工了。
3、其他
IT薪酬调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