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弄堂
陈丹燕
散文
“上海记忆的追寻者”,“海派文化阐述者”
1
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83年翻译了《小老鼠斯图亚特》(怀特著)。 1984年发表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第一篇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1988年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说集《女中学生三步曲》。 从1990年至1997年先后发表的有中篇小说《寒冬丽日》长篇小说《一个女孩》、《心动如水》,纪实作品《独生子女宣言》,翻译作品《黑珍珠》。 长篇小说《一个女孩》的德文版1996年获得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金奖,同年获得德国国家文学奖银奖,1997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提倡宽容青少年文学金奖。1999年繁体字版获得台湾《联合报》年度好书奖、《中国时报》年度好书奖。 1998年以后,主要作品有:《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欧洲游历系列《今晚去哪里》、《咖啡苦不苦》。
陈丹燕
作者:
2
哪些语句能够概括上海人弄堂生活的特点?
哪些内容具体描写了上海人的弄堂生活?
3
“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怎么理解这句话?
4
弄堂是上海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承载着属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走进上海的弄堂,能捕捉和把握到上海人真实的、日常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而这些在其他工作场合是难以发现的。
5
作者在表现上海弄堂生活时,描写了很有情趣,富有特征的一些生活场景,你觉得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6
试着描写一两个场景,表现一下我们的新弄堂生活或新上海生活,看看谁抓的场景最有特色,最典型?
小试身手:
7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王安忆《长恨歌》开头对上海弄堂的描写,摘抄你认为精彩的片段。
2。思考题(完成在练习本上):
8
1。“整个上海,有超过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绝大多数上海人,是住在各种各样的弄堂里。”这个句子改为“整个上海有超过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绝大多数上海人是住在各种各样的弄堂里。”,你觉得表达效果有改变吗?
9
2。在7、8、8、10段落中,作者为什么要写上海弄堂的起源?这些内容,对于表现上海人弄堂生活的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10
上海的弄堂-课件(PPT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