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滞后问题的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把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完善新时期干部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人员廉政勤政、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碰到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工作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审计对象是“人”而不是“单位”,并且审计对象多是掌握财政大权的单位“一把手”。他们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自我约束能力如何,都是老百姓所关心的,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查出的领导干部贪污犯罪问题越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关注度也就会越大。要使经济责任审计效果走到前列,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就必须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办法。防止经济责任“审”和“用”的脱节。以下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如何改进审计方式,使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提出一些看法探讨如下: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由于组织人事工作的保密性,基本上实行的是“先离任,后审计”的办法,这样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难度,特别是一些退下来的同志更为明显,会造成审计意见不能落实到位,审计决定执行难等问题。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经济责任审计,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差。三是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力度不够。过去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但没有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四是遗留问题责任不清,“新官不理旧帐”现象得不到制止,在经
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被审计者的“推过揽功”现象,对自己有利于的悉数笑纳,对自己不利的则推脱“是上任的事,我不知道”,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一些本该及时解决的问题拖而不解决,给客观地认证审计责任增加了难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早,程序比较完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要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上求突破。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特殊的审计监督形式,是加强对权利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应从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滞后问题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