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大面积烧伤补液体会
罗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32-01【摘要】目的:总结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33例小儿烧伤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儿顺利渡过休克期,1例来院较晚,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放弃抢救自动出院。结论:加强休克期补液的护理和观察是有效防治早期体克和全程治疗的基础。
【关键词】小儿大面积烧伤补液体会小儿烧伤休克液体复苏是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尽快纠正休克,是预后顺利治疗的关键,如烧伤早期救治不及时,可因休克、继发感染、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而患儿能否平稳度过休克期,是关系预后乃至生命的关键[1]。,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5岁,面积最小23%,最大67%,均为Ⅱ.Ⅲ度烧伤,其中31例患儿顺利渡过休克期,1例来院较晚,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最重要的疗法,也是抢救大面积烧伤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小儿,各项技能均不成熟,更容易发生休克,很快会出现血管塌陷,不易穿刺。小儿烧伤入院后面积在10%以上,要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道。小儿躁动,不配合,因此血管穿刺选择在易固定处,并使用留置针,根据面积大小必要时选择大静脉置管以保护周围小血管,因烧伤后补液时间长,输入液体复杂,胶体量多,容易损伤血管,要注意血管保护。必要时开放两条大静脉输液通道。
,遵循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的原则,电解质、葡萄糖液和胶体应交替输入,切忌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间质性脑水肿和肺水肿。避免短时间
内输入大量的全血或血浆而引起心力衰竭。,通过对尿量、神志、生命体征、周围循环、呕吐物及大便等方面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监测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儿童为1ml/1kg/h,婴幼儿不少于10ml。并观察尿的颜色、质量。
要计划并安排好补液速度将尿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并通过尿量指标来分析补液量。、精神状态患者如安静,神志清楚合作,表示脑循环良好,如出现嗜睡,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躁动等,都是脑缺氧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创面情况,采取测口温或腋窝的方法。高热患儿使用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虚脱现象,同时注意给予保暖,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物及擦去患儿身上的汗液,及时补充液体,病情允许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成人心率>120次/min,小儿心率>140次/min,婴幼儿心率>160次/min,常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补液。
小儿大面积烧伤补液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