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一、(浙江金华)
(二)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词
序号
例句
词义
亡
①
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分)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答案:(二)16.(1)“亡”通无,没有(2)灭亡(3)逃跑
,(他们)才往返一次。
18.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20.(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二、(09乐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锦石滩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有子存焉。
,不以疾也
,卒获有所闻
,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约。
,中分玄黄二色类:种类。
:尤其。
D. 亦易得不重之耳重:珍惜。
,有误的一项是
,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2010年中考必备09年中考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