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胸痹的辨证施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胸痹的辨证施治
佘向阳(黑龙江省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154101)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442-01
胸痹是以左侧胸部疼痛,伴有胸闷、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胸痛时作时止,甚至胸痛彻背,心胸憋闷,是其证候特点。常伴有心悸气短等。轻者仅感胸闷不适,心悸气短;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则称之为“真心痛”。早在《灵枢·五邪》篇中即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本病的主要证候特点是胸痛时作时止,痛连肩背,心胸憋闷,心悸气短。临证时,应详细询问胸痛的诱因、部位、性质及先驱症状和伴随症状等,以鉴别胸痛的不同原因和病证。若疼痛部位固定、刺痛者,多属气滞血瘀;若痛连肩背,感寒痛甚,甚则汗出肢冷者,多属胸阳不振,寒邪内侵;若见胸闷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苔浊腻者,多属痰浊痹阻。
胸痹的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胸痹疼痛发作时,一般先予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泄浊,行气止痛治疗为主。
1 心脉瘀阻
主要证候心胸刺痛,时作时止,痛处固定不移,或胸痛牵引左肩内臂,可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剧,或入夜痛甚,心悸不宁,心胸憋闷不适。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结代。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心脉凝滞,不通则痛,故胸部刺痛,痛处不移;夜间属阴,阳气不足,血行愈加不畅,故疼痛入夜更甚;瘀血阻塞,脉络不通,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心胸憋闷不适。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结代,乃为瘀血内停之候。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随症加减:若胸痛甚者,加郁金、延胡索、丹参、三七以行气活血止痛;若胸闷显著,舌苔白腻,有痰浊者,加瓜蒌、薤白、半夏、桂枝以除痰宽胸,温通心脉;若脉象微弱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者,加人参、炮附子、五味子等以益气回阳救逆,并需配合西药救治。
2 痰浊痹阻
主要证候心胸憋闷,或胸闷胸痛时作,阴雨天加重,形体肥胖,肢体困重,气促倦怠,可伴咳唾痰涎,口中黏腻,恶心纳呆,脘腹胀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弦。
证候分析痰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痰浊上犯心胸,清阳被阻不振,心脉运行不畅,而致心胸憋闷或胸闷胸痛;胖人多痰湿,湿性重浊,阻碍气机,故肢体困重,气促倦怠;痰浊阻于中焦,贝Ⅱ口中黏腻,恶心纳呆,脘腹胀满;阴雨天时,湿气偏重,故此时胸闷疼痛加重。舌苔白腻,脉象弦滑,乃为痰浊内阻之象。
治疗方法理气化痰,宣痹通阳。
常用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随症加减:一般于上方中加桂枝、枳壳、延胡索、红花、丹参、川芎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若脘腹胀闷较重者,加苍术、陈皮、厚朴、白蔻仁、薏苡仁以增强理气化湿作用;若兼咳唾痰涎者,加茯苓、白术、泽泻、杏仁、生姜等以利湿化痰宣痹通阳。
3 寒凝心脉
主要证候感寒猝然心痛,心痛彻背,心悸,胸闷气短,形寒肢冷,遇寒则痛易发作或加剧,甚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青紫,舌苔白,脉象沉迟或弦紧。
证候分析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感寒则胸阳不振,心脉凝滞不通,故猝然心痛,胸痛彻背,形寒肢冷,心悸,胸闷气短;胸阳不振,寒性凝滞,故见感寒痛甚;阴寒内盛,阳气不振,失于

胸痹的辨证施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