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妇产科学论文】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探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1年分娩的初产妇以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分为六组,每个肌力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锻炼加电刺激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锻炼组,电刺激组,生物反馈组。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 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组三种方法都有显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在康复方法的应用中应体现规范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医疗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
产妇在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健治疗成为产后功能性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并在产后45 d检测具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的产妇210例,产妇年龄21~34岁,。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按会阴肌力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这六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再从肌力正常产妇中随机抽样取试验所需要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所有分组按实验测定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学分析,产妇在年龄、体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治疗方法与疗效指标: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A组: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B组:锻炼加电刺激组;C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D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E组:锻炼组;F组:电刺激组;G组:生物反馈组。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 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①手工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唤起肌肉知觉、肌肉与收缩、盆底肌肉锻炼、腹压增加时的训练,评价:发给产妇盆肌健康教育调查表,于产后对产妇盆肌康复知识、技巧的掌握、康复行为、影响产后的心理问题及自我康复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标准分好、中、差,分别给予2分、1分、0分。5项总分为10分,≥7分为良;5~6分为中;≤4分为差。②电刺激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观察):使用PHENIX仪器;检测主要指标:肌力,按GRRUG方法重新评定每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变化。③生物反馈测定。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计数单位采用χ2检验,组间进行t检验。
2 结果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均有

【妇产科学论文】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1968104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