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浮云遮望眼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苏敏郑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情感是人类智慧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智慧的起点,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最佳切入点。许多学生是由于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的。
关键词:情感教育;英语教学;运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要成为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知学”、“好学”、“乐学”都带有因素,而乐学则被视为治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就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自己先“乐学”、“乐教”才能促进学生的“乐学”,故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说。不仅“乐教”还要“善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用精彩的言语带来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情感
教师上课时要应充满激情,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别人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为此,不仅在学生正确回答完毕问题之后给予“good!excellent!”之类的肯定,还设置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以调动“暂时后进生”的积极性,以致不产生“被遗忘的角落”。做游戏时,让他们登台做表演,在其紧张的时候,
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It doesn’t ?matter. Think it over.”在其答错的时候,微笑着对他们说“Be careful, you’ll do it better .”或“Never mind, I a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这样以来,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从此树立和提高。长此以往,老师的这种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也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样“皮格马利翁效应”就产生了。
二、亲切的讲授带来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学总是包含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相长,离不开融洽的感情基础,蕴含丰富信息的教师面孔常成为学生最关注的目标,从面部表情可时时捕捉有关信息。教师的“一顾一盼”、“一观一望”、“一笑一颦”应是庄重而不骄傲,亲切而不冷淡,温柔而不威严,谦和而不傲慢,在这种亲切、热爱、和睦、融洽的气氛中,学生的心态愉悦,思维之门为此打开,感知效应为之大增,并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衷心的攀谈和心理的换位带来情感的交融
任课教师应经常深入学生当中,课余时间,可和学生交谈聊天,即可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疑难处,对症下药,也可谈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与学生交流思想时,要善于捕捉学生
莫让浮云遮望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