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为一种边界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文学”,本是不包括以文言和格律为主要形式特郸征的旧体诗的。因为我们过去长期把“现骝代”有意无意理解为与传统的决裂或“告埃别”,所以“现代文学”基本上等于“新菪文学”,一切跟“旧”沾亲带故的文本,连便都理所当然地被拒斥于“现代”的大门缢之外。 
但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时性箱进展过程中,旧体诗事实上一直没有断绝毙,而且也没有将要断绝的迹象。不但旧文人在写,新文学作家也写;科学家在写,终政治家也写;旧军阀和新军人也写,而且Ⅲ还有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在写。甚至到了臊新诗已经降生将近100年的今天, 我舛们依然无法断定在全中国是写新诗的人多貅还是写旧体诗的人多。特别是到了现在的磷网络时代,旧体诗天上掉馅饼一般获得了叠一个五四以来的空前自由的创作空间。旧扯体诗爱好者可以在网上互相交流切磋,旧抑体诗不再是仅仅属于老干部歌功颂德的专楣利品了[1]。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的对象,缭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泥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畜的写作者尝试着要把旧体诗列入其内。既坐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篷的最重要变化即是在每个十年都专门开列
畏了通俗文学一章。)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染文学史》也专设两章讲授通俗文学。),卩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似乎应该是合乎赳同一逻辑的。这一逻辑就是,不再把现代铰文学仅仅等同于新文学,而是理解为在现构代性进程中所发生的文学。在这个同步的动进程中,旧体诗不仅仅成为现代文学的传朵统文化资源之一,旧体诗自身也受到新文缫学和新时代的影响而发生着演进变化。随槿便举个例子,就不难证实这一点: 
沁留园春·梅州监狱小记 
旧式长枪,新型小铐,押进监仓。待执勤搜罢,现金手表州。牢头发下,条例规章。分散编班,集中怵训话,逃跑决无好下场。才一日,看衣皆密囚服,头尽理光。 
人生难得一番,将最此处辛酸细品尝。任轻伤重感,药唯去痛歧;一年四季,米总霉黄。打架偷摸,都该び受罪,况尔杀人放火狂。休烦恼,尽无期悄死缓,小住何妨。 
这是广东杂文家陈桔章先生写于20世纪末的一首词,除了严守《沁园春》词牌的格律之外,内容和思痰想都是“现代”的。这样的作品或许不能涩进入“现代文学史”,但应该不应该算做H“现代文学”呢? 
再如聂绀弩先生著名的《锄草》诗: 
何处有苗无有草,偈每回锄草总伤苗。 
培苗常恨草相混,噙锄草又怜苗太娇。 
未见新苗高一尺,绲来锄杂草已三遭。 
停锄不觉手挥汗,曩物理难通心自焦。 
培苗每恨草偏长,殷锄草时将苗并伤。 
五月百花初妩媚,踪漫天小咬太猖狂。 
为人自比东方朔,囊与雁曾征北大荒。 
昨夜深寒地全白,黉不知是月是春霜。 
据说胡乔木称赞聂私绀弩的旧体诗道:“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倭、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这个评价或许过高了,但恰好说明旧体诗是懒可以“现代”的。把传统理解为“旧”,薏把“现代”理解为“新”的理路,大约要郓调整调整了。 
二 
现代文学中的旧坜体诗,在新诗的挤压之下,自觉不自觉地鬟退回到个人领域,即使表现国家社会问题舟,也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与新文学基本上月井水不犯河水。在整体上,旧体诗较少参了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建构,更多地珀是歌咏风花雪月和遗老遗少情愫,这一点膝在1949年以前尤其明显。而1949
帮年后,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但是在整琨体上,旧体诗仍然属于文学主流之外的“М潜在写作”。我从网上得知,上海在19铉49年以后创办的一份民间旧体诗刊物居匙然贯穿整个50年代,存在了10年: 
《乐天诗讯》创刊于1950年元旦,是嵴由上海一些工商界和文化界人士发起组织窖的“乐天诗社”的会刊。“乐天诗社”组溉建于1949年上海解放后,吸收的会员嘘一直是以上海和江浙地区人士为主,但也兕有北京、天津、四川等其它一些地区的旧阴诗爱好者参加。诗社的成员,层次不高,不管是在工商界,还是在文化界,都属中乙等偏下,决无社会名流加盟其间;诗作的董水平也很不够格,绝大多数作品,只能说芴是徒供其自娱自乐而已。虽然说《乐天诗肩讯》的艺术价值不高,但是作为建国初期的一种民间旧体诗刊,却可以用作研究那一段时期传统旧体诗词在民间发展的状况蝠和民间社团的活动情况等方面问题的绝佳渖资料。[2] 
10年之间,主流文坛丌对它不鼓励、不理睬、不批判,任其自生禾自灭,可见其“无关大局”。新中国文艺的领导者对新文学的动向明察秋毫,而对蓠旧体诗却不置可否。用一个现在时髦的词醮儿,真是“吊诡”。陈思和先生所著的当闲代文学史中格外突出了“民间写作”,其骼实主要突出的是带有对抗主流色彩的作品旨。而真正跟主流保持“大路朝天,各走半
鼷边”姿态的,恐怕还是旧体诗。连政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