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吴洁邓美君陈泽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本文讲述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适应症和定义,并举例论述了中医论治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86-01
张仲景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阴中求阳”和“阳中求阴”的治则,故善补阳者,必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类经? 阴阳类》有“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的统一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阴阳互根说明阴与阳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王冰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所以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最终都会导致“阴阳两虚”。故《春秋繁露? 顺命》里有“独阴不生,独阳不生”。这些哲学思想说明中医的论治上阴与阳密不可分,所以在中医治疗上要做到到“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何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六版教材论述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
治疗阳偏衰是,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称为‘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使得‘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称为‘阳中求阴’”。[2]21 世纪教材解析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临床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的‘阳中求阴’。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即所谓‘阴中求阳’”。[3]中医治疗中运用“阳中求阴”的例子不胜枚举。左归丸是“阳中求阴”的代表方。
左归丸的主治是真阴不足证,功用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组成为: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枸杞四两,山茱萸四两, 川牛膝洗,蒸熟,三两,鹿角胶敲碎,炒珠,四两,龟板胶切碎,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方中熟地黄滋肾阴,益精髓,以补真阴不足,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固秘精气;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龟板胶滋阴补髓;鹿角胶补益精血,温肾壮阳;枸杞子补肝肾,益精髓;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本方是由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在一大堆熟地黄、山药等滋阴药中加入了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体现了“阳中求阴”的治疗原则。雷同的方还有银翘散。银翘散的主治是温病初起,功用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组成为:连翘一两(15g),银花一两(15g),苦桔六钱(6g),薄荷六钱(6g),竹叶四钱(5g),生甘草五钱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