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历史类】四世同堂.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0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0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0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部惶惑
序幕
假若诸事都能“照计而行”,则此书的组织将是:——一百段。
每段约有万字,——共百万字。
——三部。第一部容纳三十四段,二部三部各三十三段,共百段。
本来无须分部,因为故事是紧紧相连的一串,而不是可以分成三个独立
单位的“三部曲”。不过,为了发表与出书的便利,就不能不在适当的地方
画上条红线儿,以清眉目。因此,也就勉强的加上三个副标题,曰《惶惑》,
《偷生》,与《饥荒》。将来,全部写完,印成蓝带布套的绣像本的时候,这
三个副标题,就会失踪了的。
现在是随写随出,写到够十五万字左右,即出一本,故三部各有两本,
全套共六本。不过,到出第二本的时候,也许就把第一本也放在里面,在《惶
惑》之下,成为《四世同堂》的第一部,而后,第二部,第三部,也许照方
炮制,直到全套出来,再另行设计,看是用石印好还是刻木版好;此系后话。
暂时且不必多去操心。
设计写此书时,颇有雄心。可是执行起来,精神上,物质上,身体上,
都有苦痛,我不敢保险能把他写完。即使幸而能写完,好不好还是另一问题。
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说什
么了!三十四年四月一日,在打摆子中。老舍北碚
01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在他的壮年,他亲眼看见
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后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
断的内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一会儿城门开了,
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战争没有吓倒他,和平使他高兴。
逢节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的过
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即使赶上兵荒马乱,他也自有办法:最值得说的
是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
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
难。
为什么祁老太爷只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呢?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理
上,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
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
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不信,你看吧,祁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
月?直奉战争又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
七七抗战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对家务,他早已不再操心。
他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浇浇院中的盆花,说说老年间的故事,给笼中的小黄鸟
添食换水,和携着重孙子孙女极慢极慢的去逛大街和护国寺。可是,芦沟桥
的炮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法不稍微操点心了,谁教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
呢。
儿子已经是过了五十岁的人,而儿媳的身体又老那么病病歪歪的,所以
祁老太爷把长孙媳妇叫过来。老人家最喜欢长孙媳妇,因为第一,她已给祁
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第二,她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
一点也不象二孙媳妇那样把头发烫得烂鸡窝似的,看着心里就闹得慌;第三,
儿子不常住在家里,媳妇又多病,所以事实上是长孙与长孙媳妇当家,而长
孙终日在外教书,晚上还要预备功课与改卷子,那么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
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便差不多都由长孙媳妇一手操持了;这不是件很容
易的事,所以老人天公地道的得偏疼点她。还有,老人自幼长在北平,耳习
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儿媳妇见了公公,当然要垂手侍立。可
是,儿媳妇既是五十多岁的人,身上又经常的闹着点病;老人若不教她垂手
侍立吧,便破坏了家规;教她立规矩吧,又于心不忍,所以不如干脆和长孙
媳妇商议商议家中的大事。祁老人的背虽然有点弯,可是全家还属他的身量
最高。在壮年的时候,他到处都被叫作“祁大个子”。高身量,长脸,他本
应当很有威严,可是他的眼睛太小,一笑便变成一条缝子,于是人们只看见
他的高大的身躯,而觉不出什么特别可敬畏的地方来。到了老年,他倒变得
好看了一些:黄暗的脸,雪白的须眉,眼角腮旁全皱出永远含笑的纹溜;小
眼深深的藏在笑纹与白眉中,看去总是笑眯眯的显出和善;在他真发笑的时
候,他的小眼放出一点点光,倒好象是有无限的智慧而不肯一下子全放出来
似的。
把长孙媳妇叫来,老人用小胡梳轻轻的梳着白须,半天没有出声。老人
在幼年只读过三本小书与六言杂字;少年与壮年吃尽苦处,独力置买了房子,
成了家。他的儿子也只在私塾读过三年书,就去学徒;直到了孙辈,才受了
风气的推移,而去入大学读书。现在,他是老太爷,可是他总觉得学问既不
及儿子——儿子到如今还能背诵上下《论语》,而且写一笔被算命先生推奖
的好字——更不及孙子,而很怕他们看不起他。因此,他对晚辈说话的时候
总是先楞一会儿,表示自

【文学历史类】四世同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0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8-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