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暑假里,我仔细研读了周勇的《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完此书令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的教学感悟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我总在问自己:
我们到底该怎样当老师?
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魂。我们以他的精神为魂,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魂。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教学的准则。此书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话。走近孔子、走进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随孔子学当老师才成为可能。
有人写孔子,写的是学习孔子泡美女;而周勇教授写的是《跟孔子学当老师》。从目录中还可明晰周勇对当下老师的诸多不放心。我们的精神似乎太贪恋于物质,缺乏了孔子的教学之恋。对孔子来说,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无论何时想起它,孔子均会不禁感叹不亦乐乎!而我们似乎少有如此眷恋,死心塌地的痛快淋漓的无怨无悔的痴恋我们所从事的教学的。我们的教学似乎太折本求末,似乎未理解大教教心也。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
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因此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个就是几千年前孔子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