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之魂
秦逵香
摘要: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最好方法之一,可以说是诗歌教学之魂。本文主要从把握内容、领悟意境、体味诗情、品味语言四个方面谈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诗歌;情感作者简介:秦逵香,任教于江苏省溧水县洪蓝中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是浇灌艺术鲜花的源泉。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经常读诗,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从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髓。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音乐感,朗读诗歌比朗读其他文学作品要求更加严谨,不但要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还要能够运用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声音把这种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诗歌的节奏除了用押韵、平仄来表现,更讲究重音、语调、语速和停顿等技巧的运用。课文的段落和段落之间,要用最大的停顿,诗歌的诗节和诗节之间同样也要用较长的停顿,以体现全诗的结构安排。诗句中的停顿,应该依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或长或短,不能整齐划一。行尾语调,该抑则抑,当扬则扬,切莫数行一调。语调和语速也要有鲜明的变化,如果从始至终语调和语速没有变化,不强调重音或韵脚,抑扬顿挫不鲜明,停顿一律,不难想象,这样的朗读将会是怎样的效果。
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最好方法之一,可以说是诗歌教学之魂。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由此可见,朗读很重要,尤其是变幻形式的朗读。但不能为读而读,而是需要读者通过情理交融、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朗读,结合自己的体验,以及融入自身的情感,反复吟诵,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确的朗读,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一、在朗读中把握内容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其实就是对诗歌的解读,对诗歌的写作思路等方面的理解。朗读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尤其对那些名言警句的反复吟诵,做到“由读及思,由思重读”,乃至入情入理,不但动情,更要动容。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教师要尽量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充分读熟、读懂、读透诗的内容。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谈读后的初步印象。
如《雨说》,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随着“雨”的诉说内容变化,情感也在不断递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把握诗歌内容的最好方法之一。
二、在朗读中领悟意境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朗读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从中受到感染,并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从而领悟意境美。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此浓厚的生活情趣,单就字面的理解是不够的。可以通过配乐朗读、听课文录音、观看插图等形式,并结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的展开联想,想象诗中各种景物所组成的画面:村庄的周围,青草茵茵,黄莺飞
诗歌教学之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