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长泾中学蔡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并会区分常见的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电解水实验的分析,物质的分类。
教学仪器:
电解器,直流电源,小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放映幻灯片瀑布并让学生用一句诗描述,
地球、三峡、运河的图片。
学生回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保护地球的意识和对美的欣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水”,
学生阅读
{提问}如何证明青菜叶内含水?
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积极参与思考问题。
一切生物体内都含水,那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引入新课
为了探究水的组成,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实现。展示水电解器
学生观看实物和图片
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
接通电源,
学生观察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师让学生描述现象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提出猜想:正极、负极可能产生什么气体?
讨论,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
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师投影显示氢气的性质
学生分析氢气的检验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演示正极和负极气体的检验
学生得出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是1:2
教师提出问题:,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
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请学生代表回答
有新物质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