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现象
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的首位。自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明青霉素,并于1940年用于临床以来,抗感染药物已有上千种,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不仅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使不良反应增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极大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疗效。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据WHO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序号、使用率和购入金额高居榜首。
在我国,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更有甚者,有些人视抗生素为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如很多人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虽然抗生素能对抗细菌和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不良反应,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的后果很严重,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仅仅60多年,,,开发一种新抗生素要10多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后抗生素时代”。
还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因此而造成的机体损伤以及细菌耐药性带来的不良损害更是无法估量的,滥用抗生素使我们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还会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上亿元。而有些医务工作者,在没有进一步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前提下仅靠经验或习惯选用抗生素治疗,且大多选用价格较贵、新近上市的抗生素,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人们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很多,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所有的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对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有的患者“久病成良医”盲目使用抗生素,助长了抗生素的滥用;虚假广告的影响少数药品广告避重就轻,注重宣传疗效,而避开不良反应;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尽管政府加强了对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但仍有部分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医疗界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全社会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绝不仅仅是老百姓愚昧,而且是有知识专长优势和药方主导权的医疗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推波助澜所致。就此而言,如果医院不能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便永远无法解决;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低,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和村—级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不能很好把握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随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屡见不鲜。
用药方法不当,如联合用药种类过多或不合理、剂量偏小或偏大、疗程过长或过短等,未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等。
患者占了重大比例,大众缺乏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一直或常备抗生素,其中九成以上的家庭都知道抗生素,其中部分家庭
抗生素滥用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