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云南省永仁县妇幼保健院 651400
摘要:目的:探讨怎样通过心理效应消除患儿、家属及护士的不良心理因素,让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分析影响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因素,消除患儿及家属的不良心态,护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消除不良影响,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通过应用心理效应,消除了不良心理因素,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结论静脉穿刺中,让患儿及家属都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效应在临床工作中有效应用。
关键词:心理效应;静脉穿刺成功率;临床给药;新型护理理念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常用方法之一,而患儿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的护理操作技术。在新型护理理念中,护士仅仅把针打上,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还不能满足患儿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穿刺不成功更易引起医患纠纷。所以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很重要。为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减少医患纠纷,笔者总结经验,就长期临床工作中应用心理效应来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谈点体会与心得。在静脉穿刺中,消除患儿、家属及护士的不良心理因素,让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影响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心理因素
患儿的心理素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儿童,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差,大部分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对疾病的感受,对治疗感到恐惧,很难主动配合治疗,致使穿刺不易成功,针头易脱出移位,导致二次或三次穿刺,这样就更使患儿对静脉穿刺充满恐惧。降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患儿家属的心态。由于现在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当孩子患病时全家都心情特别焦虑,情绪不稳定,害怕给孩子造成痛苦,渴望一针见血,总对护士穿刺技术不放心,特别是第一针穿刺不成功时就会很担心,甚至说一些不文明的话,有的失去理智,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增加护士了的心理压力,给护士带来了心理压力,自然会影响护士的有效操作,降低穿刺成功率。
。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静脉穿刺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的护士认为,当天穿刺第一个患儿如果一针见血,当天就很顺利,否则就不顺,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低的表现。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及陪护人员挑剔,指责,使护士更加紧张、胆怯、焦虑、烦躁,导致穿刺失败[1]。也会降低穿刺成功率。
2对策
。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才能根据其心理需求有的放矢。
穿刺前护士应从揣摩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开始[2],不同年龄的患儿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半岁以内的婴儿对痛觉不敏感。学龄前期的患儿大脑和痛觉发育完好,自控能力差,但是可塑性强,受周围环境、医护人员的影响很大。学龄期患儿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知识、经验的增长,已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来拟定自己的行为,其心理压力与成人接近,非常注意医护人员和家属对自己疾病的态度。故应加强心理护理,引导患儿配合,并耐心回答患儿和家属的种种问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消除不良心态。通过充分沟通,给予安慰、鼓励和疏导,减轻患儿的恐惧,仔细观察患儿的感受,寻找穿刺部位时,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选择穿刺部位的权利。[3]穿刺操作要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以

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