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作文案例: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考作文案例: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写作导引与示例
【文题亮相】
中国有句俗话:“这山望着那山高。”一直以来人们对这句话及其包含的人生态度,颇多诽议,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俗语是用来借喻某些人的好高鹜远见异思迁,不知满足的心态。在学习和生活中用于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环境、待遇不满意,总认为还有别的工作、环境、待遇比自己目前的更好。这是取了该俗语的原意,其含有贬责、嘲讽地意味,但在这竞争纷扰的当今社会中,多数人已把它当作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的原动力,满足现状似乎已不合人们的愿望,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只有在不断的追求改变中,才能提升自己并成就自己的事业。写作时我们可正反立意:
1、从该俗语的本意入手,写在学习和工作中:一些人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缺乏耐心,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就移情别恋;有些人对已有的机遇不知道珍惜,总是挑三拣四,牢骚满腹,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很多人沉浸在理想的王国里,眼高手低,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遇到困难就想跳槽!这样的人一件事没做好,又想第二件事,一次次的错过,与成功失之交臂。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以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领导不重视、怀才不遇和别人不理解为借口,冠冕堂皇的回避、退缩。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把握机遇,面对我们不多的时间和生命,学会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不能让浮躁成为我们事业的羁绊。
2、从该俗语的新解入手,写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多数人不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往往站在“这山”而望“那山”,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种种规划,制定了远大而宏伟的目标。该俗语已被认为是不懈追求、不断开拓的原动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就应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当我们取得了成绩的时候,就好像登上了一座山峰,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滞去“一览众山之小”,而应朝着更高的山峰前进。在“这山”与“那山”的比较中,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勇于攀登,奋发向上,以获取更大的成就;我们要不断地追求知识,更新旧我,净化心灵,开拓创新,朝着“这山望着那山高”攀登,永远不懈地去寻找新的风景。围绕此立意,特选以下三个示例:
【佳作示例一】
这山望着那山高
王亭亭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我喜欢换个角度重新理解身边已被公认“就是这样”之类的语言文字,我对人们常说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有不同的理解。因为还未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先戏称为“歪解”。
我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歪”解心得共有四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我的“歪”解能因大家的认可,得以翻身。
“歪”解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代表一个真理,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人只有站在高处时,才能看清自己的位置,看到更高的领域,从而理解自我的渺小与自身的不足,然后才能树立更高的目标。只有有了“这山”的基础才有望着“那山”的希望,以奔向更高的目标的动力,才能走出“这山”,踏上攀登“那山”的征程。
“歪”解二:断章取义“这山望着那山高”还代表一种成就。因为自己已经登上了“这山”,同时也看到了“那山”。这是自知不足的明智,所以,这句包含贬意的话,不妨以乐观心理,理解为别人对我们的肯定与鼓励,以增加我们的信

高考作文案例: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71 KB
  • 时间2017-12-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