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组长:王楠
组员: 吴静王海虹李彬彬
张艳凯魏婧媛李英
你要像你是死而复生一样地过你现在的生活。而且你要像你曾经过重大过失而且现在还可能再有过时一样去生活。 ------ 维克多﹒弗兰克
维多利·弗兰克
1905年出生于维也纳
1924年于弗洛伊德学派中,
接受心理分析训练
1926年加入阿德勒学派
1928年创立青年諮商中心
193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
士学位
1930--1938年
担任维也纳医学院神经科教授
·
1938年,德国入侵奥地利,犹太人纷纷逃往外国。
1939年个人获得美国签证的弗兰克决定留下与未婚妻一起照顾父母。
1940年,弗兰克被任命为纳粹时期维也纳唯一一所犹太人医
院的负责人。为了抵制纳粹的迫害,他为病人开出无病的假
诊断。这个时期他已经开始他的著作《医生与心灵》。
1942年,弗兰克与未婚妻tilly举行了婚礼,同年九月,他和
他的家人包括新婚妻子一起被纳粹逮捕。不久他的父亲饿死
于波西米亚。
1944年他的母亲被送往奥斯维辛毒气室,他的兄弟也被纳粹
残酷的杀害,而他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在德国伯根----拜
尔森集中营。
1945年4月27日,被美国陆军解救。
1946年担任精神科外来医院院长。
1947年,在维也纳大学任教期间,和他的助手相恋并结婚。
1949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1985年美国精神病学会授予奥斯卡匹夫斯特奖
1997年逝世
老年的弗兰克非常厉害,67岁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
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获得过世界各地27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博士学位,
曾在209所大学演讲,出版了32本书以下为弗兰克的主要著
作:
《医生与心灵:从心理治疗到意义实践》
《人对意义的追寻:意义治疗学》(中文译文《活出意义来》1946)
《心理治疗与存在主义:意义治疗文选》
《意义意志:意义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
《无意识的上帝:心理治疗与神学》
《听不见的意义呐喊:心理治疗与人本主义》
《生命的主题》等。
其中《人对意义的追寻:意义治疗学》目前已被译成24种语
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仅在美国就销售500万册
弗兰克在书中强调:无论处境怎么悲惨,我们都有责任为生
命找出一个意义来--------这正是他“意义治疗法”的精髓,这
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与濒死,困顿与死亡。
弗兰克是一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神经学家,犹太屠杀的幸
存者,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
析的创办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接下来,就让我们了
解一下弗兰克的主要事迹。
一、生平
(一)来自维也纳的少年
1905年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农民家庭,犹太人。家里有
一兄一妹,父亲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公务员,为人严厉、责任
感和原则性强;母亲则是一名来自布拉格的虔诚而心地善良的
犹太教徒。
弗兰克在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要乞讨,而且还偷过地里
的玉米。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体会到了贫苦农民的艰辛。
弗兰克早在他四岁时就知道他想当医生。
上高中时,他积极参加当地青年人的社会工作机构,他对
人的兴趣是他关心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话题。那是,弗兰克被弗
洛伊德的学说所吸引。当时弗洛伊德自诩为世界的改造者和新
的精神科学的领袖。
与此同时,他还读阿德勒的著作,因为阿德勒特别关心下
层百姓的需要,专门为失业者和劳动阶级开办了一所人民自
由学校。从那时起,弗兰克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哲学观点感
兴趣,并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之后如愿以偿的取得了哲学
博士学位,之后又成为精神病医生。本可以安安稳稳过一辈
子,然而…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段,黑暗的、无助的岁月,那段开始于犹太人的灾难。
(二)集中营中的岁月
20世纪30年代,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开始了对犹太人
的迫害,弗兰克作为一个犹太人,面临着一次生于死的考验。
这时他的一个妹妹已经移居澳大利亚,在与家人讨论之后,
他决定申请移居美国。弗兰克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如果他
接受了签证,他的事业与理想会很快实现,但他的父母就不
会得到保护和照顾。在签证发下来的那一天,他怀着矛盾的
心情来到了教堂,里面传出动人的风琴声,他坐在椅子上默
默地祈祷:“上帝,赐给我一个主意吧!我应当与我的家人
在一起,怀着拯救他们的希望,还是去美国追求自己充满希
望的心理学事业。”当他回家时,发现父母泪流满面。纳粹
捣毁了犹太教堂,父亲向他展示了教堂残留的大理石碎片,
这块碎片上有这样一段箴言的开头,“孝敬你的父母”。弗兰
克读了这段话之后,立即给美国大使馆打了一个电话,说他
已经决定取消自己的签证,他为自己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成长心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