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提升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
引言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构成一国外贸不可或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世界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入世以来,随着我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行业履行入世的各项承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开放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焦点,外资企业在我国服务市场上有拥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研究价值日益凸显。对1995 年~2009 年以来的浙江外贸发展分析表明,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竞争弱势,这与浙江货物贸易和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称。从战略意义看,实现浙江外贸结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的转换,逐步提高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浙江的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理论研究
成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以货物贸易为研究中心的,对于服务贸易,至今还没有一个独立、系统的理论框架。
理论界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认为长期以来用来解释有形的货物贸易的模型不适用比较优势原理,如:美国经济学家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认为由于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而服务贸易通常要求服务提供者与需求者在物理上接近,因此,传统的比较优势论不足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
二是认为传统比较优势原理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如:1981年萨皮尔(A·Sapir)和鲁兹(E·Lutz)以及1986年拉尔(S-Lall) [2]对服务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比较优势原理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同样也适用于服务贸易。
三是一方面肯定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认为该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上存在缺陷,主张在利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服务贸易时,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比如迪尔多夫(A·Deardorff) [3]模型就是被认为在比较优势原理对服务贸易适用性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理论。第三种意见获得了较多的认可。
同时,理论界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
[4]区分了经济和文化的两种比较优势,论述了在经济比较优势方面的特点; ,金融资本、政治与文化的因素以及人力资本的特点更适应于解释服务贸易。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当代经济学家从成本差异、要素禀赋差异、规模经济和技术差别等方面揭示了服务贸易的动因。其中梅尔文(Melvin)在传统的H-O模型范围内解释了服务贸易,他认为商品和服务贸易都与资本和劳动力禀赋有关。马库森(Markusen)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基础上分析了生产者服务的影响,认为传统上的服务贸易只是商品贸易的一部分而已。布格斯(Burgess)和琼斯(Jones)用特殊要素模型对有关服务贸易的各种问题做了思考。
(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关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发展比较缓慢,
但是学者们对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日趋丰富,而且研
究的侧重角度也各有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展开研究
Chi—OkOh’[5](2005)对韩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提升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