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系别: 商学系专业: 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盈余管理普遍存在,并发挥着其积极与消极的作用。但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盈余管理更多产生的是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是可能损害股东、债券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的。因此人们常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该研究项目指出了我国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且在盈余管理研究方面也存在差异。同时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动因及惯用手段,旨在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二)相关概念
盈余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或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报酬契约是指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为激励管理者为股东价值最大化,尽最大努力而与经营者签订的以规范管理者报酬为主要内容的契约。
债务契约是指企业经理人员代表股东与债权人签订的、用于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法律文书,包括各种贷款契约、债券发行契约等。
(三)综述范围
该项研究参考了2007-2010年间发表于《会计研究》、《财会研究》、《会计之友》、《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全国商情·理论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湖北大学学报等大学学报文章,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对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防范措施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把握。
(四)相关主题及争论焦点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分别从动机、手段及其他方面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在动机方面,国内外研究从资本市场、契约动机及监管动机的角度着手得出一致的结论,支持这三个动机是盈余管理的诱因。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在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方面也各有侧重。国内学者从国情出发,对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细化研究,同时也对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了研究。我国盈余管理的动机可概括为资本市场、扭亏为盈等几个方面,手段可概括为关联方交易、非经常性损失、会计政策选择等几个方面。而在国内,对盈余管理的认识相差各异,一部分学者指出盈余管理普遍存在,消除它是不现实的;一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大敌,必须严加制约和取缔。
二、主题部分
(一)国外的研究情况
1、动机研究
资本市场动机。西方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研究盈余管理的动机。Sloan(1996)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盈余包括大量应计项目时,公司未来的股票回报是负的;当公司的盈余包括少量应计项目时,公司未来的股票回报是正的。Teoh、Welch、Wong(1998)经研究检验得出,企业管理当局存在着在股票初始发行和季节性发行之前报告增加企业盈余的应计项目以增加投资者对企业未来业绩的信心和提高发行价格的情况。Brown(1998)、Burgstahler和Eames(1998)经研究发现,某些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为了迎合分析师的预测,通常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来增加企业盈余以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