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面具
第七小组制作
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方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向英法军队集结的阵地上,施放了180吨毒气,使数名官兵法场中毒。 经此役后受到重大损失的英法联军,立即敦促本国政府尽快制造防毒器具。 不久,两国派出数名最优秀的科学家,到曾被德方用毒气熏袭的地段,进行考察取证研究。他们发现,阵地上大量野生动物,都相继中毒死亡。唯独当地的庞然大物——野猪,却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防毒面具的由来
经实验,科学家发现野猪嗅到强烈的刺激气味时,常用拱地来躲避。当德军施放毒气突袭联军时,野猪把嘴鼻拱进泥土里,躲过了灾祸。再经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野猪用嘴拱地,松软的土壤颗粒吸附和过滤了毒气,使它们幸免于难。
两国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很快设计了防毒面具。 1916年2月下旬,德法双方军队在大战中,德军又重施故伎,在阵地上大放毒瓦斯,此时的法军已基本上戴上了防毒面具,较有效地抵御了德军的毒气攻击。当其时,英国年轻的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年,1928年发现了神奇的青霉素)兴奋地说:“好哇,可爱的野猪拯救了士兵啦
防毒原理
过滤元件是消防防毒面具上忠诚的把关卫士,它只允许人体不可缺的清洁空气通过。消防防毒面具五花八门,面具上的过滤元件也是形状各异,但它们内部结构的设计思路却大同小异。其内部装有对付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的过滤层,又叫滤烟层,实际上是一层特制过滤纸。它既要高效率地滤除有害物颗粒,又要对人体的呼吸不产生明显的阻力。
过滤元件内还装有专门对付毒气蒸汽的防毒炭。它跟普通民用活性炭不同、防毒炭不仅要有非常发达的微孔结构,使其有足够大的“肚子”,能尽量多“吃”毒剂,而且要有充分发达的中孔、大孔,以使具有吸附作用的道路畅通,满足吸附速率的要求。防毒炭除要求孔隙结构合理外,还须经特殊的化学药剂处理,因为,对付各种毒魔单靠物理吸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催化剂,进行物化反应,使其大量“吸毒”,成为身手不凡的“瘾君子”。
过滤元件有的安在面具左边;有的安在下颌处;有的还带导气管,无论安置得怎样巧妙,都像是个赘物。据说,现在发现了一种会“吃”毒剂的酶,如果这种酶用到过滤元件上,面具设计将出现质的飞跃。
使用方法
特点
新消防面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