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推拿穴位.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指尖到指根推是补大肠,指根到指尖是清
四横纹:用拇指掐揉,退热除寒,散郁结
脾经:用拇指旋推,健脾补气血
推三关:发汗解表
清天河水:退热,宁心安眠
退六腑:清热、凉血、解表
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小天心(大小鱼际凹陷处):捣小天心,拇指掐,镇静安神
板门:中指指尖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内劳宫:揉,清热除寒
清肝经:除湿热,倒积滞
清肺经: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内八卦: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素食。100-500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临床应用: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常用于咳嗽、痰喘、乳食内伤、胸闷、呕吐、腹泻等症。多与清脾胃、清肺、揉板门、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揉中脘等合用。
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用指尖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主治:腹痛,伤风感冒,惊风等。
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用拇指端按揉,约按揉30次。主治:头痛,脱肛,遗尿,惊痫等。
天门:两拇指自下而上从两眉中至发际推称开天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定安神的功效
坎宫:眉头至眉梢称坎宫
拇指从眉头推至眉梢称推坎宫
30-50,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太阳:眉后凹陷处
拇指揉,清热明目,止痛
天突:胸上正中凹陷处
中指揉,理气化痰,平喘
迎香穴:可以通鼻。位于鼻翼外缘,即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拇指1/2宽处的笑纹中。用右手食、中二指,同时按揉或左右方向轻推迎香穴,通常10—20次就可有效。
膻中:两乳头连线正中,中指揉,拇指从中往乳头方向分推,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约50~100次。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治疗呕吐、咳嗽、呃逆、嗳气等。
脐:用中指揉,温阳散寒,补气血和脾胃,消食导滞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用患儿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揉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用患儿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
龟尾-尾椎末端,中指揉,同理大肠
七节骨:拇指自下而上,止泻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即传统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在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四明·陈氏按摩经》(简称《按摩经》)就将掐龟尾与揉脐并用,指出:“掐龟尾与揉脐,治儿水泻……。”《幼科推拿秘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七节骨的记载:“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此治泻痢之良法也……。”俞大方主编之第五版全国统编教材《推拿学》明确提出“龟尾七节,摩腹揉脐”,用以治疗小儿腹泻。
捏脊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涌泉穴: 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小儿推拿治疗发热(一)
发热
【概述】
发热即体温升高,是常见病症。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三种。
【病因】
1、外感发热:由于小儿体质偏弱,抗邪能力不足,加之冷热不知调节,家长护理不周,易为风寒外邪所侵,邪气侵袭体表,卫外之阳被郁而致发热。
2、阴虚内热:小儿体质素弱,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灸病伤阴而致肺曳不足,阴液亏损引起发热。
3、肺胃实热:多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
【临床表现】
1、外感发热:发热,头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为风寒;发热,微汗出,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为风热。
2、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

小儿推拿穴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920 KB
  • 时间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