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1 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活动及设备设施持续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确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2 范围
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3 职责和权限
计划生产处
计划生产处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负责制订风险评价准则,审核工作危害分析表和安全检查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组织编制公司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
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
组织内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外界所提供的生产检修建设用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负责组织检维修、技改技措、隐患治理类项目的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审核设备、设施类控制改进措施。
负责本部门内部及公司办公场所、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负责审核相关风险辨识与评价表。
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控制改进措施,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监督、检查、考核实施情况。
负责绿化工程及基建工程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组织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临时用工及厂区内交通(公路)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技术处
技术处是公司产品质量主要控制部门。
负责本单原材料质量检测、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督检测等过程中,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组织编制本部门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
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科技处
科技处是本单位信息安全主要负责部门。
负责本单位范围内信息安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制订控制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负责实施公司审定的重大及不可容许控制改进措施。
负责队进入本部门的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和临时员工的活动及培训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综合处
负责本单位行政、后勤和后勤保障等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制订控制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负责实施公司审定的重大及不可容许控制改进措施。
、转岗员工、外来人员和临时员工的活动及培训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
4 工作程序
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按照相关法规定期进行。以下程序适应于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活动。
基本步骤
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包括:
设立组织机构→工作活动分类→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必要时)→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成立评价小组
各部门成立以主管领导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培训,使其有能力、有资格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从事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的全过程。生产范围包括从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建设、投产、产品销售和服务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
——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
——按地理区域、单元或场所;
——按装置、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施);
——按作业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
对所确定的辨识和评价对象,必要时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因素和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评价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前首选要了解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