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高二语文
主讲教师:何洋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
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
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
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
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
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
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
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文体介绍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忧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早年在桐城派
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
功底很深。曾在武昌高等
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
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
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
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
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
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
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
美学历史的著作。
刘
大
櫆
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
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地灵人杰
安徽桐城
桐城派散文家(清代)
姚
鼐
方
苞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
精神实质) 。
。
。
咬文嚼字释义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
不可一味地。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
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
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说出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
(用文中语句回答)
咬文嚼字何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