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
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曾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
又于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
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
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
相,谳之则为元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年致
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
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的。特别是
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
曾国藩受地主阶级利益的局限,官至一品大员,代表着封建统治势力。
但是,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必然有其深刻的自身原因。单就这个意义,
研究、了解曾国藩也是非常必要的。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年,卒于年。
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年(
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
刑、吏等侍郎等职。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
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
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
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一生经过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
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然而他率军
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特别是“天津教案”
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年月日,死于两江总督任上,
终年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
无论曾国藩属何种类型的人,如何评说,历史是公正和客观的。至少
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
过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留下的《曾文正公文集》一书,在历史上受到世人
的重视。
《曾文正公全集》由曾国藩撰写,李鸿章之兄、湖广总督李瀚章编辑,
共卷,初于年刊行,几经刻印,卷数不一。全集包括奏搞、批牍、
治兵语录、文集、诗集、杂著、日记、书扎、家书、家训等部分。但流传至
今,并受世人重视的,亦只有其中的“家书”真正遗留下来了,难怪著名学
者南怀谨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
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
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本书收集及整理了曾国藩家书之精华部分,按年代顺序并合为:修身
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等部分,基本包括
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思想。
一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
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谨悉
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
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①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
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九弟功课有常,《礼记》
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
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
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
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
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
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
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注释】
①迩际:现在,目前。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门拜送父亲回家,
后来共接到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里面有四弟的信,六
弟的文章五
【文学历史类】曾国藩家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