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一、引言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 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公元前5~前3世纪在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从货币兑换业和金匠业中发展出现代银行。最早出现的银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银行(1580)。169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确立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发展,金融机构的数量快速增加,对加速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来使得金融机构和客户互惠互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中的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其中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从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对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体
一、浙江省金融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浙江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
苏龙(2010)认为金融服务业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而我国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浙江省是我国的金融大省,但是相对低于广东,上海等地区。从农村金融机构来看,有的偏重以区域内全体客户为目标,形成存款客户散、小而贷款客户多、差的局面,难以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优质、优良客户群体;有的偏重以网点扩张求得规模经济效益。这种网点设置只注重了外延规模扩张,而忽视了内涵扩张,形成网点单产低、成本高,业务量达不到保本点,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
(二)浙江金融服务业结构不均衡
内部行业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
(三)浙江金融服务业竞争力不高
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国外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当强;另一方面,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夏慧(2005)认为我不高,虽然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在体制、技术、服务质量、监管等方面差距很大。
(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发达国家大都有支持金融发展的现代化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并且非常注重适时颁布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业加以规
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