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义——对拟议中的人类活动(包括建设项目、资源利用、区域开发、规划和立法等)可能造成的对环境不利的或者有利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论证的过程及其管理制度。
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和目的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并逐渐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比利时)
——多诺拉事件(1048年,美国)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四日市哮喘事件(60年代,日本)
——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
——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
八大公害事件
人类开始关注自身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及其对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反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1964年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通过预测和评估拟议中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重要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起源
环评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