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
世纪挑战
国企的由来与性质
中国路径:把国企推入市场
国企分化
国企重组
从国企到国资
产权改革案例
国企改制的逻辑
1/6/2018
1
世纪挑战
从市场里的企业到中央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可行性”的辩论与实践
二十世纪的结论
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环境
进入市场的国企究竟要经历哪些制度性改变?
1/6/2018
2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一)
思想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消灭私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
保护私人拥有消费资料的所有权,消灭私人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列宁:“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提加’的职员和工人。全部问题在于要他们在正确遵守工作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工作,并同等地领取报酬。”“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国家与革命》
实践模式:中央计划公有制
体制特征:不可分割到个人的产权、按照中央计划进行生产和分配
1/6/2018
3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二)
公有制“企业”的两个性质
第一,没有可追溯的最终委托人;
第二,非市场合约性。
“没有最终可追溯委托人的代理人”
国家代理人
企业代理人
集体代理人
除了抽象的集合名词(“全民”、“人民”“集体”、“国家”、“公家”),所有自然人都是代理人
没有由自然人可以合法决定的缔约、再缔约和解除合约的权利
1/6/2018
4
关于国有企业低效率的解释
在比较中看效率——开放的意义
中央计划公有制以减少、消灭“无政府的市场经济的浪费”为号召,但是实践的结果,却发现“计划的浪费”更加严重
为什么?
两个基本原因
信息成本问题
动力机制问题
重新思考“规则——行为——绩效”
1/6/2018
5
真的完全消灭了私产?
公有制企业同样要利用人力资源:人的天赋、努力、责任心、创造力与学习能力
人力资源的产权特性在公有制下没有被改变
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矛盾:法律上的产权与事实上的产权不相一致
替代品:公有制企业为什么实施“行政等级制”和“物质刺激”?
1/6/2018
6
中国路径:把国企推入市场
首先开放市场
产品市场:允许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私人企业与国企的产品在一个市场上竞争
要素市场:国企与其他企业竞争劳动力、技术、资金、土地和管理人才
国企环境的重大变化:从计划指令分配到市场
从要素市场获得要素,组织生产,然后把产品(服务)送到产品市场参与竞争
与前苏联与东欧国企改革路径的比较
1/6/2018
8
国企分化
国企的生存环境:从计划到市场
三分天下
政府垄断行业里的巨型国企
基础设施与公益性产业
从政府补贴到市场取费
依然维持行政垄断、市场禁入和限入
“新兴国企”
靠政策和市场机会发展起来的国企
企业家人力资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国企:丧失竞争力、资不抵债
历史包袱与现实因素
终于无法支撑、大规模下岗和破产
1/6/2018
9
国企重组
I、1997年-2002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3家上升到11家。
II、到2002年,%以上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从1998年到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组上市的有442家,累计筹集资金7436亿元,其中境外筹资352亿美元。
III、1997年以来,,%。各地国有小企业改制面达85%左右, 其中县一级国有小企业的80%、市(地)一级国有小企业的60%通过出售转为非国有企业。
1994年到2002年,全国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3080个,,安置职工约530万人。目前,全国符合破产关闭条件的国有企业还有2500多户,涉及职工近510万人,金融债权2400多亿元。
1/6/2018
10
国企改制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