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职业卫生培训教程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病在我国的分布已经涉及到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30多个行业,因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作业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国家于2002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贯彻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将通过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概念的讲解、职业危害因素的成因及特征、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来做一次了解。
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活动过程中,由职业危害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危害因素类型很多,不同生产条件劳动者所受危害性质也各异,所患职业病也不相同。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职业病范围
随着职业病分布行业的变化,国家也在不断调整职业病范围,目前纳入职业病范围的职业病分为9类共99种:职业中毒51种;尘肺12种;物理因素职业病6种,其中放射性疾病又分为4个亚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病2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7种
二、职业病成因与特征
1、职业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是职业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1)职业中毒成因
导致职业中毒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主要包括:
①作业环境存在致病毒物;
②毒物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人体;
③进入人体内部的毒物量达到一定数量;
④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
⑤个体的差异性。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呼
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因此也要求作业人员在
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并不得在作
业场所进食。
环境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