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下肢骨折伴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摘要
本文描述一位下肢骨折伴深静脉血栓患者,经由Gordon的十一项评估进行资料收集,确认个案主要健康问题为:舒适的改变:下肢骨折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疼痛:与骨折有关。而本文着重探讨下肢骨折伴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经验。
关键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前言:
下肢骨折是我科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常会遇上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在手术后的 3 ~ 5 天内。此时,患者患肢处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大且血液属于高凝状态,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若血栓一旦形成,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自行消融,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深静脉骨干,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 ,甚至危及生命。
文献查证
一、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缓滞,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另外,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卧床的持续时间即制动时间、术前合并症、糖尿病等均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影响。[2]
文献查证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患肢明显肿胀、疼痛且突然发病,对本病缺乏了解,精神高度紧张。因此要及时做好宣教,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情况,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多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多理解、体贴患者,抽出时间多陪伴患者,给予其生理上的舒适感及心理上的温暖感。[1]
(2)一般护理:调整患者体位,对于患者卧床1-2周,取患肢抬高位,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腘窝处避免受压,这种体位可以使髂静脉呈松弛状态,并且有利于静脉回流,对于急性下肢DVT者,过去是认为需要绝对卧床10-14天,禁止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而合并肺栓塞,而新研究认为,早期下床活动并未增高肺栓塞发生率,相反使下肢的肿胀和疼痛明显减轻,且多普勒显影显示卧床休息者静脉血栓明显增大。[2]
文献查证
(5)饮食及生活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护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使栓子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或加重心衰。若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窒息感、咳嗽、咯血等症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5]
(6)弹力袜的应用弹力袜可自下而上地对下肢产生压力,支持下肢静脉并促进下肢浅静脉向深静脉回流,明显提高血液回流速度,减轻静脉淤血。患者腿部肿胀消除后,即可应用弹力袜。穿弹力袜时,先将弹力袜从头卷到足趾,放入手掌撑开,尽量使足趾深入袜卷,然后以拇指为引导,轻柔向上拉起经过足跟脚踝和小腿到达应至之处。[6]
三、脑出血伴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剂治疗
对于脑出血患者应用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最大风险是颅内再出血,临床在抗凝治疗时机、抗凝药物选择、抗凝药物剂量及应用疗程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资料库
关键词
篇数
评读符合
万方医学网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17
6
个案简介:
患者,王菊园,女,78岁,已婚,农村户口,文盲,家庭经济一般,育有2子1女,既往有后循环缺血病史,无家族史及遗传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因“车祸致全身多处肿痛20小时”拟“1、右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2、蛛网膜下腔出血3、脑血肿”于11月24日入院,入院后查D-二聚体>16ug/ml;颅脑CT: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胸部CTA:两下肺动脉分支栓塞;彩超双下肢:左侧部分腓肠肌静脉血栓。住院期间遵医嘱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卧床休息,患肢抬高,予克赛抗凝。患者住院期间无明显胸闷气促情况,现血栓消退,未出院。
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