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写“蚕、桑”两个生字。
、吟、唱等多元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触摸意象蕴含美
,解诗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远离繁华的都市,一起到乡村游玩一番吧。请看,这就是我们江南的乡村。请同学们尽情欣赏吧!(出示图片)
师:乡村生活与都市生活有着不一样的内容,你们都看到、听到、闻到些什么?
(板书:乡村四月)
,知诗人。
师:800多年前南宋时期我们浙江有一位诗人用诗把乡村四月的景色描绘了下来。他就是——(板书翁卷)
出示诗人简介:
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永嘉四灵”。(学生浏览)
师:古人的名与字很有趣,它们在语义上是相关联的。一种是语义相近,例如,我们熟悉的诗人杜甫,字“子美”,“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与“子美”语义相近。另一种是语义相对,如南宋诗人朱熹,名熹,字元晦。熹,明亮;晦,昏暗
,正好意思相对。再看翁卷,字灵舒,这个“舒”字的意思恰恰和“卷”相对,我们现在也常说“云卷云舒”。所以结合诗人的字来判断,诗人的名字应该读——上声。
,揣摩意韵感悟美
读一读:
,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板书:读)
,相机纠正。
: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初知大意。

师:读完了这首诗,你对乡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景美、人勤)
吟一吟:

师:那你们谁能把乡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读出来呢?试试吧。
生自主读。
。(板书:吟)

师:吟诗要遵照平仄规律来吟,我们普通话有四种声调,一般来说,第一声、第二声为一类叫平声,用一横表示,遇到平声,尽量把这个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eliliang128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