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
归园田居(三)---陶渊明
渡荆门送别---李白
使至塞上---王维
云嫦制作
归园田居(3)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按节奏读: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
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
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
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
么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游山西村(七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我受到邀请去山西村。
走在途中,看到美好的景致,山重水复,路疑无而实有,柳暗花明,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了山西村。
现在正临近社日,村民们衣着简朴吹萧打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
今后如再有时间乘月色出游,说不定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的。
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
俗美,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
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
体味、积累:
《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
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
望。
找出本诗的对偶句,写景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你从诗中的语句看到了什么画面呢?具体说说。
你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得好吗?
为什么?
诗中有画。有线条、有构图、有色彩。
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
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绘,
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情绪。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
(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近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
方。(叙事)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
无际的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
野奔腾而去。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
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变幻多姿。(写景、想象、比喻)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
之外,还不忍分别。(抒情、拟人)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
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诗四首PPT课件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