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5专题二十五:拟写对联.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二十五拟写对联
主备教师:周芝连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对联的仿写、拟写。
2、解析:对联是汉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撰写对联需要综合运用词法、句法、修辞、音韵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对联又是近体诗学习和鉴赏的基础。撰写对联要求做到语言准确、生动、简明。对联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学生掌握、应用难度比较大。学好它关键是在掌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多练,多改,多琢磨,同时还要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对联的兴趣和能力。
二、目标及其解析
:
⑴、掌握相关的对联知识。
⑵、学会仿写和独立创作对联。
2、目标解析:
⑴、所谓“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仄、对仗、音律等方面的规定。
⑵、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间或性出现。所谓“仿写”就是题目给出上联,要求考生写出下联,如2004年的全国高考题;所谓“独立创作”就是题目给你一个语言环境,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独立的拟写对联,如2008年给奥运会火炬传递写对联题;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喜庆、婚丧等场合要写写对联,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同学们只要掌握了对联的相关知识及基本特点,又适当的掌握了对联写作基本技巧和方法,平时勤练习,多交流,那么写对联也就举手不难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对联写作的时候,学生往往注意了上下联字数上、结构上的对应,而忽视了对联在音律和意义上深层次的要求。这是学生平时训练少,方法技巧掌握不到位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等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就是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总结、提高。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
因为要举的例子多,所以要制作幻灯片,使用投影仪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检测: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严格按题目“语意逐步加强”的要求进行,要注意使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2、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答:下联:
【解析】这道题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特点的,继承了中国传统语文学习与考试的优点。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上联是个判断句式。要注意分析清楚各句子成分的词性与内在的结构,尤其合成词的要注意其内在的组合特点。主语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名词短语“爱国诚信”,这离的“爱国”是个支配式合成词,“诚信”是个并列式合成词。谓动词是“乃”。宾语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做人根本”,“做人”是个支配式合成词,“根本”是个并列式合成词。要对出下联,就必须按着上述这个结构来组织语言。参考答案所给的“求学谦虚为治学前提”这个下联是对得比较工稳的。
【答案】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通过故事引入新课
纪晓岚9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手里

25专题二十五:拟写对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8-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