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中明理读中悟情
鄂教版第二册《科学家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柳林镇第二小学九香
设计理念:
读中明理,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懂就问,在实践中探究问题真谛”的精神,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由题入口,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学习课文,了解亲手实验成功的乐趣;立足于“读”,抓住人物的对话、语气,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注重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不懂就问,勇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有些问题只有自已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的道理。
一、复习旧知识,整体回顾
1、出示词卡,学生认读,并随机进行组词,造句等训练,检验学生对课文新词的掌握运用情况。
[教学意图:对生字、新词的复习,不满足于单纯的认读,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2、齐读词语。
3、回顾梳理。文中人物都有谁?“玛丽亚”和“科学家”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已的话简要地说说。
4、想像说话。文中科学家向玛丽亚和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如果你是玛丽亚,你听了这个问题后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由说)
[意图: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角色,把自已当作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
二、直奔重点,读中感悟
1、师:面对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们怎么说?玛丽亚会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读2-4自然段,画出玛丽亚妈妈说的话和玛丽亚实验过程的句子,想想结果为什么与科学家说的不一样?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3、交流体会,研读重点词句。
(1)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A、指名读。问:妈妈说得对吗?为什么?
B、指导有表情朗读。
(2)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问: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后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A、师:咱们都是玛丽亚,来,看一看。(指一名学生将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
B、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水从杯子里满出来了。
C、师:面对这种结果,玛丽亚是怎么想的?
生:生气、气愤、伤心、难过……
(3)学生有表情朗读第5自然段,将生气、气愤的心情表达出来。
[意图:通过对文章重点的探究、实践、品析,使学生在读、思、议、做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亲手实践成功的乐趣。]
三、联系对话,体会情感。
1、玛丽亚得出正确的答案后,她又怎么做呢?(采用多种形式读好“你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这句话)
2、创设情景,理解“哈哈大笑”一词。
①师:面对玛丽亚的责问,科学家有什么反应?
生:科学家哈哈大笑。
②让学生模仿,理解:哈哈大笑。
3、集体交流,顺学而导。
①比赛读,读好科学家说的话。
②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有些问题只有自已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师:玛丽亚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她心里会怎么想?
(学生讨论、交流)
③通过“著名”一词,引导学生了解“不懂就问,勇于实践”后的感受。
4、学生朗读5-7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玛丽亚、科学家的表情变化。
[意图:通过由文悟情,由情明理,根据人物的表情变化步步深入,使学生体会到亲手试验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实践活动:有人说将三个
疑中明理,读中悟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