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B 15
N 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Rllles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art2:Rule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to Leaf Rust[inia triticina(= Roberge ex )】
2007—01—14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443 2—2007
刖 置
NY/T 1443--2007(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为系列标准。
——第1部分.,J、麦抗条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小麦抗秆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小麦抗赤霉病评价技术规范;
——第5部分:小麦抗纹枯病评价技术规范;
——第6部分:小麦抗黄矮病评价技术规范;
——第7部分:小麦抗蚜虫评价技术规范;
——第8部分:小麦抗吸浆虫评价技术规范。本部分为NY/T 1443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万权、刘太国、陈巨莲、徐世昌。
1
NY/T —2007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叶锈病鉴定技术和抗性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小麦(包括选育品种/系、地方品种、特殊遗传材料、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
群体)、杂交小麦、转基因小麦、其他栽培小麦种、野生小麦、小麦野生近缘种对小麦叶锈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慢锈性slow rusting
在适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下,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表现侵染型为3型~4型的感病反应但田间病害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终期病情指数低于30。
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放于植物体感病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
病情级别disease rating scale
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
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
分离物isolate
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获得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的病原物。
接种体inoculum
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
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1
NY/T 1443 2—2007 病原菌种、变种或专化型内的分类单位,各生理小种之间形态上元差异,但对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
鉴别品种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2。1Q
鉴别寄主differential host
用于鉴定和区分特定病原菌生理小种或菌系的一套带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寄主品种。
普遍率incidence
或称发病率,发病植物体单元数占调查植物体单元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在本标准中,植物体单元为叶片。
严重度severity
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亦可用分级法表示,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一些代表值表示,说明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
2 13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当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时,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Dj=∑(Xi·s。)/∑(五·s一)X 100
其中,D,为病情指数,i为病级数(0--n),置为i级的单元数,s。为i级严重度的代表值,S。。为严
重度最高级值,∑为累加符号,从0级(元病单位)开始累加。
当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时,则用以下公式计算:
DI=f×S X100
其中,J为普遍率,S为平均严重度。
侵染型infection type
根据小麦过敏性坏死反应有无和其强度划分的病斑类型,用以表示小麦品种抗叶
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