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特反谍奇战写真(三)(二)》经典教育文学读本.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海纳百川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政治
世界各国政治

反特反谍奇战
写真
03


编著李健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九节蒋介民猝然病故

首获蒋介石赏识

毛人凤死后,台湾的特务系统按理应由军统特务内部三大巨头之一的郑
介民重新掌管,但此时的蒋介石,对郑介民的“深信不疑”已发生了变化。
郑介民于年农历月日生在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下水村的一个
破落地主家庭里,兄弟人,他居长。
郑介民原名庭炳,别号耀全,他投考黄埔时改名介民,在军统当特务后
用的化名是杰夫。
年前后,郑介民在武汉搞特务活动时,与汉口女子柯淑芬结婚,先
后生了个子女。柯是一个非常泼辣的女人,郑很怕她。
郑幼年因父亲早死,兄弟又多,家无恒产,只勉强读完旧制小学,
多岁的时候即随同同乡去马来西亚吉隆坡谋生。他最初在一个橡胶园里当徒
工,收入很微,足够个人糊口。由于当时在南洋做苦工的华侨没有几个人读
过书,而他能写能算,不久便在一个养鱼场当了记帐的,每月收入稍多,能
经常接济家里一点钱。他在这个养鱼场工作了好几年,最初还安心,因比当
苦工好一点,稍久便不满意起来,常感寄人篱下没有出息,自己又没有本钱
做生意赚钱,便想另谋出路。
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传到南洋以后,郑便
决心回国从戎,邀约同乡黄珍吾一同回到广州,准备投考黄埔一期。结果黄
珍吾被录取,而他却没有考上。这时,他苦闷异常,感到进退两难,想再回
南洋,又怕被人取笑,住下去生活又无法维持,后来得到同乡邢森洲的帮助,
暂时住在邢家。他等了一个多月,找不到工作,便投入警卫旅旅长吴铁城所
办的军士队当学兵,并积极补习功课,准备继续投考黄埔。
当黄埔二期招生时,他又去投考,这次总算被录取了。他高兴异常,从
此决心发愤读书,勤学苦练。据说他在黄埔时,一有空就看书,很少出去玩。
后来他常对人说:“一个人没有机会读书,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他尝过第
一次投考黄埔没有被录取的苦头,使他终生都没有忘记,以后不管怎样忙,
都保持经常阅读的习惯。
郑回国后,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他在黄埔军校的时候,经黄珍
吾介绍,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他对这个组织极感兴趣,并且介绍邢森
洲也参加了。当时他们利用邢对外担任联络工作。据说,邢为非黄埔学生加
入该会的第一人。郑和黄珍吾、周复等人为一小组,以研究三民主义。团
结革命力量为名,联合贺衷寒、潘佑强、杨引之等,同革命的“青年军人联
合会”对抗,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和反共的活动。
郑于黄埔二期毕业后,即投考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的纪念孙中山的中国劳
动大学(简称中山大学),与康泽、李宗义等为同期同学。他在中山大学时,
对该校的几门主要课程,如中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唯物辩
证法等最感兴趣,花过不少时间去细心钻研。但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革
命真理,而是为了以后升官发财做反革命的政治资本。
郑介民只读过小学,但在莫斯科学习的时候却动笔开始写《民族斗争与
阶级斗争》一书,内容只是重复了一些反动头子们的陈词滥调,说什么中国
没有阶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问题是民族
问题,等等。以后连他自己也认为这本书写得太拙劣,不愿再提它。不过这
本书据说在当时还是得到过蒋介石和一些反动头子的赏识的,从思想和言论
上对蒋介石“四·一二”清党反共起到了一些拥护和帮凶的作用。
年月间,郑由苏联毕业回国,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的是正赶
上蒋介石下野去日本。他找不到主子,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内心惶惶不安,
便只好去投靠贺衷寒。贺当时任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的总队长,便把他安置
在总队部担任政治教官。他便利用这一职务向学生鼓吹他的那一套反共的理
论,深得潘佑强的称赞。不久,潘又推荐他去第四军政治部担任秘书。当时
政治部主任为杜从戎。
年月,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复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郑
便千方百计托人直接走蒋介石的门路。蒋在召见他的时候,他把在苏联留学
的黄埔学生思想情况向蒋做了报告,并表示他是坚决反共的。蒋介石很欣赏
他这一套,将他留在身边当侍从副官。从此以后,郑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打入桂系一鸣惊人

郑介民当了蒋介石的侍从副官,实际上是替蒋做特务工作。当时主持这
一工作的是王柏龄,直接领导郑的是蔡劲军。郑与蔡不仅是黄埔同期同学,
且系海南岛同乡,两人之间关系很不错。郑最初在南京搞这一活动时,并没
有什么特殊表现,只是在一些同学同乡方面搜集一点情报。但没有多久,在
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斗争中,他却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三)(二)》经典教育文学读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243595614
  • 文件大小154 KB
  • 时间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