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一)严格按ISO14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进行管理
建立质量责任制,并依此确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并设专职质检员。
(二)对工程质量施工实行二级(公司、项目部)管理。
(三)制定质量计划
根据工程合同的要求,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工程质量计划,对施工过程进行重点控制。
(四)加强技术管理力度
1、工作流程
施工图纸会审
首先由项目总工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预审,然后会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由项目技术员填写图纸会审记录。《图纸会审记录》必须“四方”签字、盖章方能生效。施工技术处、预算处、项目总工各存放一份《图纸会审记录》。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由公司总工办组织施工技术处、质量管理处等有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总工程师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定后,报业主及监理审批后,付诸实施。
2、施工现场准备
工地负责现场准备工作。按照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卫生工地管理规定的要求,建临时设施,绘制“七板二图”,达到施工所需条件并做好“四通一平”工作。
按照建筑总平面图定位放线,设置永久性标志。
建立健全项目部、劳务分承包方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所有施工、质量、安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
3、分项作业设计和技术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写各工程分项作业设计,签发至工地管理人员实施。
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写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签发给班组,班组严格按技术要求作业、施工,做好施工日志的填写和存放。
分项作业设计和技术交底的编写依据为图纸、规范、规程、有关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
5、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采用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如无相应的规范、规程及操作手册,施工前应由总工程师或总工办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工艺流程、操作规程,作为操作依据。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过程中,项目总工必须深入施工现场,严格监督它的操作程序。施工中如出现问题应会同总工程师及有关人员共同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并执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现场记录。
新材料的使用,应按照《检验工作程序》、《试验工作程序》执行。
④本工程采用的18厚多层胶合板模板,具有操作简单,拼接好,周转快,施工方便,不容易变形,是一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新型材料。
⑤本工程模板及脚手架的计算设计、预算编制及文件管理均有计算机完成。
6、特殊过程的控制
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特殊过程有混凝土浇筑、焊接、防腐、保温、防水工程,无损检测等。
特殊过程的技术工人必须经培训上岗,培训按《培训工作程序》执行。
特殊过程的检验、试验按照《检验工作程序》、《试验工作程序》执行。
特殊过程的产品在试用期间出现质量问题,工地负责人要及时向项目部报告。
7、隐蔽工程验收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主持分部、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工作,填写隐验记录,业主、监理签字后即可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单位工程的基础或主体结构完成后,需经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验收合格后,填写基础或主体报验单,并签字盖章,报质量监督站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项目部实行“三检”制度
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