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物素材:李叔同.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轮圆月耀天心
人物素材:
弘一大师李叔同
他人评价
林语堂: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送别》(作词: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许幻园。有年冬天,大雪纷飞,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好友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恋人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他返身回屋,让恋人弹琴,他含泪写下《送别》。《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弘一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送别》的故事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生于天津。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朋友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演出的《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李叔同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艺术方面,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上音乐课时,一个学生在下面看小人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相当严肃的人,他当时看到后不做声,下课后,李先生请两位学生留下,用很轻的声音对两个学生说,下次上课不可看小人书,不可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做,刚要申辩,只见德高望重的李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顿时两个学生羞得满面通红。
丰子恺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的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学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李叔同的话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人物素材:李叔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726 KB
  • 时间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