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
内部培训
闵加礼
**********
香蕉种植概况
我国香蕉产区分布在北纬18~30度之间,尤以热带及南亚热带为主要经济栽培区域。以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云南为主要产区;贵州、四川和西藏也有少量分布。香蕉是大宗高效作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1995年广东省香蕉栽培面积达成126万亩,;主要分布在粤西、粤东及珠江三角洲,主要是香牙蕉,次为大蕉和粉蕉。广西以南宁、合浦、玉林、桂平、龙洲等为主要产区,以香牙蕉,和西贡蕉较多。福建省主要分布在龙海、漳洲、尤溪、晋江、华安、莆田等县市,以天宝蕉和台湾蕉较多。台湾省主要分布在高雄、屏东、台中及台南等地,以仙人蕉和北蕉较多,云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如河口、元阳、开远、元江及西双版纳等地,以香牙蕉为主,其次是大蕉和粉蕉。海南省则分布在儋洲、定安、澄迈、临高、琼山、陵水、乐东、三亚等县市,以香牙蕉为主,大蕉和粉蕉次之。四川省分布在川南长江河谷地带及米易、宁南、渡口等地,以粉蕉和大蕉较多。贵州省的红水河上游沿岸、西藏南部察隅亦有分布。总之,在我国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蕉类栽培中以香牙蕉为主,在中亚热带则以大蕉和粉蕉为主。
(二)香蕉虫害 17. 黄斑蕉弄蝶 18. 香蕉交脉蚜 19. 蕉黑带象甲 20. 香蕉冠网蝽 21. 斜纹夜蛾 22. 红缘灯蛾 23. 中华稻蝗 24. 蜗牛
(一)香蕉病害 1. 香蕉炭疽病 2. 香蕉黑星病 3. 香蕉褐缘灰斑病 4. 香蕉灰纹病 5. 香蕉煤纹病 6. 蕉瘟病 7. 香蕉叶缘枯斑病 8. 香蕉大斑病 9. 香蕉软腐病 10. 香蕉小穴壳果腐病 11. 香蕉黑腐病 12. 香蕉线虫病 13. 香蕉束顶病 14. 香蕉花叶心腐病 15. 香蕉烟害 16. 香蕉冻害
一、香蕉束项病
香蕉束项病又称蕉公病,
是香蕉重要病害之一。福建、云南、广东和广西各产区都有发生。发病较严重的果园发病率可高达10—30%甚至50—80%。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蕾,在现蕾期才感病的植株,果少而小,没有商品价值,造成损失很大。
一、香蕉束项病
此病最突出的症状是新长出来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以致病株矮缩,叶片硬直并成束在一起(束顶病由此得名)。病株老叶颜色比健株的较黄,而新叶则比健株的较为浓绿。叶片硬而脆,很易用手折断。如细心观察,可见病叶(初感染的病株则在新叶上)很多叶脉上呈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条纹,有些叶脉则是初褪绿透明,后变为黑色的条纹,条纹长l—10mm,。叶柄和假茎条纹浓绿色,农民称它为“青筋”。这些浓绿色条纹和青筋是诊断早期病株最可靠的一个特性。病株分蘖较多,病株的根头变红紫色,无光泽,大部分的根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病株一般不开花结蕾,如果在将现蕾时发病,则花蕾直生而不结实。由于此时已是生长后期,叶片都已出齐,所以不表现出“束顶”病状。
一、症状
叶片不现黄色,但最嫩叶片的叶脉仍出现浓绿色条纹。如果植株现蕾时才发病,则还可以结蕉,但把柄较长而细,果柄弯弯地伸出,果实少而小,果端细如指头,肉脆而无香味。用早期病株叶片的中脉或叶柄来做纵切片或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韧皮部组织发生如下病变:(1)韧皮部纤维鞘的发育受到抑制,变为含有无数叶绿体的细胞。(2)韧皮部附近的组织里充塞着叶绿体,但健株的这一部分则完全没有叶绿体。(3)韧皮部旁侧的组织细胞发生“并列”的生长,原来的细胞由于内面产生不同平面的胞壁,分裂为几个多角形细胞,这些多角形细胞含有无数叶绿体和显著的胞核。(4)韧皮部筛管和伴胞也发生“并列”的生长,产生许多多角形细胞,这些细胞各含有一个不正常的胞核。是此病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一、症状
一、香蕉束顶病
一、香蕉束顶病
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top virus。性状此病毒主要借带病蘖芽和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g)传染,但不能借机械摩擦及土壤传染。寄主范围只限于甘蕉类植物和蕉麻。
二、病原
一、香蕉束顶病
香蕉是宿根性植物,主要借蘖芽繁殖。植株得病后,不单是母株发病,其萌芽也带病(但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极个别蘖芽可以避过病毒的感染而不带病)。所以此病的初浸染源,在病区主要是病株及其蘖芽,而在新区和无病区则是带病蘖芽;一个果园或一个地区有了初侵染源后,病害就可以由香蕉交脉蚜传染。蕉苗感染1—3个月就可发病,由于香蕉交脉蚜不断地辗转传染,面积200—300亩果园在四、五年内病株率就可高达50—80%以上。
三、侵染循环
一、香蕉束顶病
1、蕉蚜发生的数量由于此病主要借蕉蚜传播,有
南方果树(香蕉、芒果)病虫害防治 (NXPowerLite)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