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
概述
定义: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肛管及肛门缘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大或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
祖国医学所述的痔的概念与现代所述的痔的概念不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痔概念:痔者,峙也,即高突的意思。《医学纲目》云:“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痔。在人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生于肛门边也。……生于耳者,为耳痔,发于鼻者,为鼻痔。”可知,痔为空窍赘生物的总称(现已不使用)。
狭义的痔概念:泛指肛肠疾病。
《说文解字》:“痔,后病也”。
《内经》:“因而饱食,经脉横解,肠澼为痔。”
《外科大成》:“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流注肛门而成此痔矣”。
概述
美国学者称痔为Hemorrhoids,来源希腊,出血之意。英国学者称痔为 Piles,突出之意(拉丁Pile—外突的包块、球、柱)
概述
痔是肛垫支持组织变性的结果。痔是肛垫移位的临床表现和后果。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和移位——2000年中华外科学会肛肠学组《痔的诊治标准》(试行)。
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处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或)异常移位。——2003年中华外科学会肛肠学组《痔的诊治标准》(暂行)。
概述
发病率:痔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民间有俗语云:“十人九痔”。
据75-77年全国普查结果是“十人六痔”(上述狭义的痔),%,
任何年龄均可见,20-40岁多见。
内痔
定义: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概述
临床特点:是诸痔中发病率最高的常见病,多发于肛门右前、右后和左侧(即截石位3、7、11点)常称母痔区,在其余部位发生的痔,则称为子痔。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痔的发生不单是由于局部原因,还与全身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可归纳如下: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色过度,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
久泻久痢,久坐、久立、久忍大便、妇女妊娠而引起阴阳不和,关格壅塞,经脉流溢,渗漏肠间,以致冲发为痔。
外感风、湿、燥热之邪下冲肛门所致。
内伤七情,热毒蕴积气血壅滞下坠,经络不通,而瘀滞结聚于肛门,以致冲突为痔。
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痔疮论》:“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缚;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运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
中医肛肠-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