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孟京辉戏剧叙事特征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孟京辉戏剧叙事特征研究.doc论孟京辉戏剧叙事特征研究
余秋雨认为,戏剧在美学形态上的演革,最终表现在形式上。而戏剧叙事学着重研究的便是戏剧的形式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叙事学过于注重形式研究,往往并不牵涉文本质量的评判,这也是叙事学理论遭到诟病的地方。
戏剧叙事研究的传统,从布莱希特开始一直注重戏剧结构原理、戏剧形态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质量研究和创作经验总结。孟京辉戏剧在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叙事空间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为整个戏剧创作以及国内叙事学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一、孟京辉戏剧的叙事结构
孟京辉戏剧之所以被贴上先锋、实验的标签,本质上是因为孟京辉打破了中国戏剧创作的传统观念。这种打碎后的反叛与创新即体现在消解传统意识里戏剧的文学性,消解传统戏剧的戏剧性观念,打碎古典主义时期一直被遵循的注重营造高潮低谷,重视情节完整性与逻辑性的戏剧结构。
戏剧传统非常强大。从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开始,遵循时间、地点、情节的三一律戏剧完美而震撼。这种堪称经典的戏剧模式塑造了观众对戏剧的审美心理。从莎士比亚戏剧到契诃夫戏剧,那动人的台词,严谨的逻辑设置,一幕幕排山倒海的气势延续了上千年,后人做戏之前往往要做非常多的功课,遵循这些让人生畏的戏剧传统。
19世纪后期欧美戏剧界逐渐开始质疑戏剧的戏剧性问题。布莱希特提出叙事体戏剧,并且在戏剧的表演艺术上追求间离效果和陌生化效果。他指出:为了产生间离效果,演员必须把他学到的能使观众对他塑造的形象产生感情一致的东西都放弃掉。如果不打算让他的观众迷醉,他自己得先不要处在迷醉状态。他一刻也不能完全彻底地转化为角色。但这不是意味着:如果他要塑造热情的人,自己必须冷酷。只是他自己的感情不要完全彻底地成为他的角色的感情,为的也是使观众的感情不是完全彻底地成为角色的感情。观众必须有充分的主动自由。
布莱希特的观念同传统的斯坦尼的观念相背离,但是在其作品《大胆妈妈和他们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作品中却成功实践了自己的观念。孟京辉明显受到布莱希特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和创新首先体现在作品的叙事结构上。
那么什么是戏剧结构?一般来说戏剧结构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也有人称之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在作品内部,即戏剧的结构需要组织和安排,需要情节上的起承转合,塑造人物形象,制造人物的戏剧冲突,从而形成作品非常完满的形态。外部结构上都需要进行分幕分场,需要在舞台美工、灯光布排上下功夫。当传统的戏剧结构被打破,新形成的戏剧结构便占据了舞台。新结构大体可以分为反结构、跨层结构、游戏拼贴等多种形式。孟京辉戏剧的创作即包含了这几种创新的结构形式。
(一)反戏剧式的戏剧结构
反戏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的欧美,用来形容那些全新的反传统的戏剧作品,探讨的文本主要以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为主。其特点为,没有非常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也不塑造人物,没有丰满典型的人物形象,剧情之间没有逻辑,对白有很多语无伦次和重复,是一种全新的戏剧形式。看似一切混乱的反戏剧,却在演出中让人耳目一新,用一种全新的表意系统达到传统戏剧所达不到的效果。值得警惕的是,反戏剧的概念常常被一些标新立异的文艺青年滥用。在今天的戏剧市场,有太多完全不懂得戏剧创作规律而只为一时标出做出的四不像。
孟京辉戏剧反戏剧结构比较典型的作品便是《我爱XXX》。这是一部长达70分钟

论孟京辉戏剧叙事特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