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之荣格
第一节荣格的经历和生平
童年时期
青少年时期
与弗洛伊德的恩怨
祖父(瑞士著名学者名医) 外祖父(巴塞尔大主教)
父亲♂(神学博士牧师暴躁多疑) 母亲♀(笃信宗教第二人格)
科学+医学神学+宗教
荣格
家庭背景
少年时代
大一:选择专业神学or哲学? ----- 医学
大三:再次选择外科or内科?
克拉夫特-埃宾《精神病学》(“精神病是人格病”)
“犹如电光一闪,我立刻清楚地意识到:对我来说,唯一可能的目标只能是精神病学.”
选择精神病学作为生命中要从事的职业
与弗洛伊德的恩怨
1900—《梦的解析》初始弗洛伊德
1907—第一次拜访,13个小时的谈话
1907—分歧的焦点(性欲理论和灵异现象)
1911—最后的诀别,《力比多的变化和象征》
第二节荣格的思想
集体潜意识(原型)
个体潜意识(情结)
意识(自我)
意识是人格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部分
个体潜意识是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一般是指人类祖先经验的沉淀,是人类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倾向
精神分析之荣格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