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前庭蜗器
组成
平衡器
听器
分部
外耳
内耳
中耳
传导声波
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
第一节外耳
一、耳廓
二、外耳道
软骨部
骨部
外1/3
内2/3
成人的外耳道,从外向内,先向前上,然后稍向后,最后向前下。作外耳道检查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
婴儿的外耳道短而狭窄,鼓膜接近水平,检查鼓膜时,须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外耳道的皮肤内含有毛囊、皮脂腺、耵聍腺。
1
鼓膜
鼓室上隐窝
三、鼓膜
位置:外耳道底,与其下壁成45°角,婴儿更倾斜。
2
锤骨前襞
锤纹
锤骨后襞
松弛部
紧张部
光锥
(鼓)岬
蜗窗
面神经管突
形态:
鼓膜脐
3
外耳门
乳突
内耳门
乙状窦沟
鼓室盖
第二节中耳
中耳位一含气的不规则腔道,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4部分。
4
乙状窦沟
颈静脉孔
内耳门
颈动脉管外孔
颈静脉孔
5
一、鼓室
(一)鼓室壁
上壁
下壁
前壁
后壁
外侧壁
内侧壁
盖壁
颈静脉壁
颈动脉壁
乳突壁
鼓膜壁
迷路壁
盖壁
颈内静脉
颈内动脉
咽鼓管
乳突窦
乳突小房
锥隆起
鼓室上隐窝
前庭窗(卵圆窗)
蜗窗(圆窗)
(鼓)岬
面神经管凸
7
(二)听小骨
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组成一个杠杆系统,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
运动听小骨的肌
锤骨
砧骨
镫骨
鼓膜张肌
鼓膜张肌
镫骨肌
镫骨肌
二、咽鼓管
咽鼓管骨部
咽鼓管软骨部
8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
乳突窦
乳突小房
9
第三节内耳(迷路)
位置:颞骨岩部的骨质内,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
10
耳解剖图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