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调研人员:王雪珊
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年8月20日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王雪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班)
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白洋淀地理条件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据资料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科54种,鸟类192种。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年调查鱼类减少到11科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近年来一直绝迹的马口鱼、棒花鱼、鳜鱼又重现白洋淀,鱼类已由2000年的11科18种增加到17科34种。一些绝迹多年的水禽水鸟又回到了芦苇丛,鸟类已由1992年的52种恢复到180种。濒临灭绝的一些水生植物也得到了恢复,长势良好。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种群逐渐恢复。
3 白洋淀湿地存在问题
白洋淀湿地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因而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开发与利用白洋淀湿地资源,可以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也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白洋淀湿地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如下方面的主要问题:
围垦造田,缺乏湿地保护意识
人们曾一度盲目开垦、围湖造田,占用天然湿地,这直接导致了白洋淀天然湿地面积锐减,湿地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恶化,比如风蚀加重、土地局部沙化、盐渍化、水旱灾次数增多等。
,造成淀区淤积
白洋淀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日益加剧,森林覆盖率仅为16%,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造成淀内库容缩小、河道淤积变浅、土壤肥力下降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1.71 MB
  • 时间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