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不良习惯
睡觉
打架
喝酒
不良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
一、自身的原因: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4—18岁,独立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之中,依赖思想较重,逻辑思维、理性判断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且大多低于同龄的普高生,进取意识与行为自控意识与能力也低于同龄普高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有的胸无志向、理想缺失,有的道德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观念、贪图享乐意识膨胀,有的哥门义气、追求刺激思想浓厚,有的只知索取不知感恩,有的心理阴暗等,这都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根子在于这类学生文化素质低导致的认知能力与行为的理性控制能力差,性格缺陷和道德品质低劣导致行为上的肆意妄为或有意胡为(个别现象)。
二、家长的影响:一是家长人格缺陷。孩子犯了打架、闹事方面的错误,家长闻讯后不闻不问,有的挨打吃了亏的学生将情况告诉家长,家长责怪自己孩子“没用!你没长手吗?”,更有甚者,帮孩子或亲自在外面找人报复或直接威肋与自己孩子闹事的另一方,有的家长不但不听关于其子女犯错误情况的解释,对校方态度蛮横,错误地坦护(自己孩子。二是家长管教方式不当,有的学生从小听多了“考得这差,蠢猪”、“白养你了”、“真无用”,有的出口就骂,动手就打。这类行为,毁灭的是子女的自信、自尊、自爱,催生的是自卑、自私、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和行为上的胆小怕事或粗野、蛮横、残暴、自由散慢,收获的是失望。而失望至极的家长对子女越来越粗暴,这种环境是产生不良行为的温床,不少问题学生就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三、学校的影响:主要是学校教育失当,管理失范。现在的中职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起始阶段,不少学生在这个阶段成绩比同龄孩子差,所受到的多是来自于老师(包括家长)的批评、斥责与漠视,甚至污辱。与之相反,眼见耳闻的是老师、亲友、家长对成绩好的孩子的特别关爱呵护,这种反差强烈的感受经常地作用于他们心灵,摧毁的是这类学生的自信与进取意识,催生的是沮丧,失望、悲观、焦躁、紧张、恐惧厌学情绪,积累的是怨愤、逆反等不良心理,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行为上的惊慌不安或狂躁易怒,或追求打架闹事、破坏财物、寻求异性情感寄托等不良行为刺激。进入职校后,有的由于学习困难或行为上的放荡不羁,所遭受的还是来自于有的老师的粗暴批评与轻视,其不良行为就会延续甚至恶化。
四、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有的地方社会管理失范,不良之风造成的负面影响。现在不少年轻人包括少年、儿童上网者日益增多,一个时期,有些地区的网点营业场所无视管理法规,对未成年学生上网不加引导、干预,网上的黄色垃圾与凶残打斗等不良信息侵害心智不全的少年,包括自控力、辨别力差的青年学生。反映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诸多低级娱乐和五花八门的游戏,侵蚀着他们的灵魂,诱其沉迷网络。而长时间泡在网吧的学生回到学校,其课堂表现就可想而知。课堂上看充满恋爱暴力内容的垃圾杂志、睡觉、讲话等种种违纪现象,无不与之有关。
中职生不良习惯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