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
康复科 2017年11月
拔罐疗法的历史
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角法”或“角吸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拔罐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特疗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拔罐疗法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手段,成为单独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01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的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常用外治法。
定义
特点
1
2
3
4
5
无创伤,无痛苦。对畏惧针刺和注射的病人尤为适宜
安全、稳妥,疗效确切。不经胃肠给药,不会损伤脾胃,无副作用,无个体特异性。
不受任何条件、设备限制,或坐、或卧、或立、或屋内野外,随时随地可以施术。
便于普及、推广,好学易懂,入门容易,方便群众和缺医少药地区。
仅在采用药罐时需少量药材,且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药材资源。
拔罐法的作用
中医: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现代医学: (一) 负压作用
(二) 温热作用
(三) 调节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温热作用加强新陈代谢促使
提高免疫功能
疾病
疾病调节大脑皮层功能
调节作用调节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好转
加强淋巴循环,提高淋巴细胞
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
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良性刺激机体
负压作用
出现自家溶血现象,产生促使功能恢复正常
类组织胺物质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常用于临床的病种100多种。如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瘫等。
罐的种类
陶罐
抽气罐
玻璃罐
竹罐
竹罐
用直径3~5厘米坚
固无损的竹子,截成
6~10厘米不同长度磨
光而成。
优点:取材容易,
制作简便,轻巧价廉,
不易摔碎。
缺点:易燥裂而漏气。
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中
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
分大、中、小
优点:质地透明,能直
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
等情况,吸附力大。
缺点:容易破碎。
拔火罐疗法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